作者:毕长斌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 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258

近年来,中药颗粒剂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种将传统中药饮片制成方便携带的“小颗粒”,既保留了中药的疗效,又解决了煎煮麻烦的问题,深受现代人欢迎。然而,许多人对它的使用存在误区:有人觉得“颗粒剂=冲剂,随便喝就行”,也有人担心“加工后的药效会不会打折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药颗粒剂的科学使用要点,帮助您用对、用好这味“现代版汤药”。

一、中药颗粒剂,不是简单的“冲剂”

很多人把颗粒剂等同于超市卖的板蓝根冲剂,其实两者大不相同!

传统中药颗粒剂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工序:药材经过煎煮提取有效成分→浓缩成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干燥封装。整个过程需遵循国家标准(如2021年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技术要求》),确保每袋颗粒的剂量、成分与传统饮片基本等效。

特别注意:

辅料差异:部分颗粒剂会添加糊精等辅料帮助成型,糖尿病患者需留意成分表。

药效保留:像薄荷、荆芥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加工后可能部分流失,医生开方时会调整用量。

二、医生开方时的“隐藏学问”

1.辨证施治仍是核心

曾有位患者自行购买“清热解毒颗粒”治感冒,结果越喝越虚——原来他是阳虚体质,本就不宜用寒凉药物。

提醒:颗粒剂虽方便,但必须由中医师根据体质、症状配伍,切不可“看药名抓药”。

2.剂量换算有讲究

传统药方中的“1钱≈3克”不能直接套用!

儿童用药:需按体重折算,例如某止咳颗粒,成人一次1袋(5克),10岁儿童应减至半袋。

慢性病调整: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长期用药时,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动态调整剂量。

3.药物搭配要当心

与西药同服:含鞣质的颗粒(如五倍子)会影响铁剂吸收,需间隔2小时服用。

复方配伍:比如葛根颗粒可能增强抗凝血药效果,服药期间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三、患者必看的“使用说明书”

冲泡:温度和方法影响药效。

水温:多数颗粒用50-60℃温水冲泡最佳。高温会破坏三七皂苷等热敏成分,曾有患者用沸水冲服丹参颗粒,导致活血效果下降。

顺序:先冲难溶颗粒(如含矿物类药材的),再放易溶品种,搅拌至完全溶解。

时间:补益类颗粒(如黄芪)建议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如黄连)宜饭后服。

储存:别让药效“偷偷溜走”。

拆封后:立即装入密封罐,远离灶台、浴室等潮湿处。某案例显示,南方梅雨季未密封的颗粒剂,3周后结块变质。

保质期:未开封通常保质2年,开封后建议3个月内用完(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辨变质:若颗粒颜色变深、有异味或结块,立即停用!

监测:记录反应很重要。

建议准备“用药日记”,记录:

服药时间、剂量

症状变化(如睡眠改善、口干等)

异常反应(皮疹、胃痛等)

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便于调整方案。

四、常见误区答疑

误区1:“颗粒剂不如自己熬的药效果好?”

现代工艺已能较好保留有效成分,且剂量更精准。但对需要“先煎后下”的特殊药材(如附子),传统煎煮更能控制火候。

误区2:“所有药材都能制成颗粒剂?”

动物类(如全蝎)、胶类(如阿胶)等药材因工艺限制,目前仍以饮片形式使用。

误区3:“颗粒剂可以随意混搭?”

绝对不行!曾有患者将“逍遥散颗粒”与“归脾汤颗粒”自行混合,导致腹泻不止。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配伍。

五、特别人群使用指南

人群

注意事项

儿童

选择无糖型颗粒,用专用量杯分装;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吸收

孕妇

慎用活血化瘀类颗粒(如益母草);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胎心

老年人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例如降压颗粒与西药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低血压

慢性病患者

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糖尿病患选择无辅料添加型

中药颗粒剂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让传统中药焕发了现代活力,但只有医患共同遵循科学规范——医生精准辨证开方,患者正确使用管理,监管部门严格质量把控——才能让这味“便捷版汤药”真正造福大众。下次端起那杯褐色药液时,愿您不仅能感受中医药的传承,更能体会现代科技赋予的健康守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