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达5.89亿,其中我国患者总数高达1.48亿,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刘春燕医生以临床为根基、以科研为引擎,走出了一条“诊疗-科研-教学”深度融合的从医之路。
自2014年加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原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以来,刘春燕医生始终深耕临床一线,年均诊治患者超4000人次,参与300余次院内外专家会诊。她是糖尿病领域的专家,从糖尿病伴多种并发症的精准施治,到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抢救,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中西医治疗方法,成为患者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在临床实践中,她关注糖尿病与相关并发症的干预和治疗,并秉持“问题导向”的科研理念,将临床痛点转化为研究课题。她曾参与《低频脉冲理疗仪结合红外线电磁波治疗器对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的研究课题,成功研发了“一种便于糖尿病人使用的低频脉冲理疗仪”等三项专利成果,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应用,更在十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应用推广,惠及数千名糖尿病患者。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刘春燕医生反复的实验验证以及对技术方案的不断调整。她坚信,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为内科学教研室内分泌科教学组秘书,刘春燕医生深知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她将丰富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教学养分,承担起培养医学新人的重任。她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参与跨院联合虚拟教研室的探索工作,研发的“内分泌学线上教学平台”整合病例库与模拟诊疗系统,为医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场景。她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病例,进行模拟诊疗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面对数字化医疗浪潮,刘春燕医生以临床需求驱动科研创新,研发了“糖尿病患者的远程诊疗支持系统”和“糖尿病患者的智能疾病管理系统”等先进系统,构建起覆盖病情监测、代谢指标分析、智能疾病管理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这种数字化的诊疗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
刘春燕医生始终以解决患者的问题为导向,串联起诊疗、科研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当全球糖尿病防治压力与日俱增,她用近十年的坚守证明:医学创新的价值,从来都藏在对每个临床细节的较真里,落在让技术成果惠及更多患者的行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