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气道,作为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措施,是生命通道上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人工气道的相关知识,共同呵护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1.认识人工气道:生命通道的关键节点
人工气道,顾名思义,是为保障患者气道通畅而建立的人工连接。它是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旨在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地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如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等情况下,人工气道的建立往往是抢救生命的关键通道。
2.了解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两大类。
(1)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主要包含两种。一是经口气管插管。这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它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建立。然而,由于患者无法有效吞咽,口腔分泌物较多,口腔护理相对复杂。二是经鼻气管插管。这种插管方式患者较容易耐受,且导管可以放置的时间较长。但导管较细且弯曲,容易诱发鼻窦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
(2)气管切开置管
气管切开置管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它通过切开颈部气管,置入气管套管来建立人工气道。这种方式虽然创伤较大,但便于长期护理和呼吸道管理。
在选择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治疗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3.人工气道的护理
(1)固定人工气道
有效的固定是防止人工气道脱出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在每次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时,用手固定住导管,避免其意外脱落。对于长期外露的导管部分,还需要进行适当剪短,以减少死腔和导管对声带的损伤。
(2)气囊管理
气囊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气囊的压力需要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气道的密闭性和稳定性。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气囊压力,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压力都可能对患者的气道黏膜造成损伤。
(3)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案。这包括使用不同类型的口腔清洁剂,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以及使用口腔护理刷、海绵棒等工具进行清洁。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干燥导致的黏膜损伤。
(4)吸痰与气道湿化
定期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时机和方法,避免盲目吸痰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还需要关注气道的湿化情况。由于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的气体绕过了有湿润、加温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容易导致气道黏膜干燥。因此,需要通过湿化器、雾化吸入等方式对气道进行湿化,以减少痰痂的形成和气道黏膜的损伤。
(5)体位管理
适当的体位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的积聚和误吸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同时,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体位是否合适,并及时进行调整。
(6)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黏膜损伤、误吸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例如,通过定期翻身、拍背等方式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口腔护理等方式预防VAP的发生等。
总之,人工气道作为危重患者生命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呵护这一生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