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霞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87

分化性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中,放射性碘-131治疗占据核心地位。这一治疗过程融合了核医学、内分泌学与护理学的尖端技术,优质的护理贯穿于治疗全程,是保障疗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基石。

治疗前准备

1.提升血清TSH水平

这是确保碘-131能被癌细胞有效摄取的关键。临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停服左甲状腺素钠(LT4):通常需停药3-4周,使TSH水平升至>30 mU/L。此阶段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乏力、畏寒、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护理重点在于加强宣教,告知患者此为治疗必要过程,并指导其应对乏力(避免驾驶、高空作业)、预防便秘(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及注意保暖。

注射重组人TSH(rhTSH):此为前沿进展,患者无需停用LT4,通过连续两日肌肉注射rhTSH即可达到所需TSH水平。这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了甲减带来的痛苦,尤其适用于对甲减耐受差或有特殊职业需求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确保注射规范,并观察有无短暂性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2.严格低碘饮食

治疗前1-2周,要求患者遵循严格低碘饮食(每日摄碘量<50μg),以“饥饿”甲状腺细胞,提高其对碘-131的摄取率。

禁忌食物:所有海产品(鱼、虾、海带、紫菜)、加碘盐、腌制食品、部分含碘添加剂的食物。

3.全面身心评估与准备:

护理团队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妊娠试验)及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对“核辐射”的恐惧和焦虑,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中隔离

患者服用碘-131胶囊或溶液后,即成为移动的放射源,需在特殊防护病房进行隔离。

1.辐射防护护理

严格遵守辐射安全规程,优化接触时间、增加与患者的距离、使用铅屏风等屏蔽措施。

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多次饮水、勤排尿,以加速放射性尿液排出;每日冲澡两次,减少体表污染。

密切监测患者有无颈部肿胀疼痛、恶心呕吐、唾液腺肿痛等早期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

2.患者自我管理与心理支持

隔离期间易产生孤独感。护理人员除通过对讲系统定期沟通外,可鼓励患者利用电话、网络与家人联系,保持情绪稳定。

康复与长期随访

出院并非终点,而是长期健康管理的开始。

1.短期不良反应的应对

唾液腺保护:这是护理宣教的重中之重。指导患者常含服酸性食物(如维生素C片、无糖柠檬糖),嚼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预防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导致的永久性口干。

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有恶心、食欲不振,可建议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骨髓抑制:虽多为暂时性,仍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2.长期随访与生活方式指导:

激素替代治疗:出院后需终身服用LT4,其目的有二:替代生理需要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抑制TSH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TSH抑制治疗)。护理人员必须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停药或改量,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动态风险评估:现代DTC管理已进入“精准医学”和“动态风险评估”时代。通过定期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颈部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对于中低危患者,治疗策略趋向于“温和化”,可能不再需要多次碘治疗,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

前沿护理进展

精准护理:基于基因检测结果(如BRAF突变等)预测疾病风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聚焦患者报告结局(PROs):护理研究更加关注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疲劳程度、心理状态的长远影响,并采取干预措施。

总结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碘-131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现代护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前瞻性。通过护士的专业照护和健康宣教,最终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与高质量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