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肺栓塞是一种因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发的急症,患者常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急性期护理是挽救生命、预防复发的关键环节,其中绝对卧床、规范抗凝、情绪安抚是三大核心措施。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与护理实践,为您详细解析这三项护理要点的科学依据与操作细节。
绝对卧床
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通常持续2-3周,直至血栓稳定。这一措施的原理在于:肺栓塞的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卧床可避免因突然起身、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动作导致腹腔压力骤增,进而导致血栓脱落,引发二次栓塞。
护理细节:
1.体位管理:床头抬高15-30度,减轻呼吸困难;下肢垫高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缓解下肢肿胀。
2.活动限制:禁止按摩或挤压患肢,翻身时需保持躯干整体转动,避免局部压迫。
3.皮肤护理: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或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4.排便管理: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如燕麦、香蕉)配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灌肠。
案例警示:某患者因擅自下床如厕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大面积肺栓塞,经抢救后虽脱离危险,但肺功能永久受损。这一案例凸显了卧床护理的重要性。
规范抗凝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石,通过抑制血栓扩大和新生血栓形成,为机体溶解血栓争取时间。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护理要点:
1.用药监测:低分子肝素需腹部轮换注射,避免局部硬结;注射后无需按压,防止皮下出血。华法林需定期检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值通常为2.0-3.0;服用期间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以免影响药效。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需警惕牙龈出血、尿血等出血倾向。
2.出血预防: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磕碰;女性患者经期需增加凝血功能监测频率。避免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加重出血风险。并发症处理:若出现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需立即停用抗凝药并使用维生素K。数据支持:研究显示,规范抗凝可使肺栓塞复发风险降低80%以上,但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约5%-10%,因此严密监测至关重要。
情绪安抚
肺栓塞患者常因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产生濒死感,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心理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依从性,还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间接改善呼吸功能。
干预策略。
信息支持:用通俗语言解释病情,强调“可治愈性”;提供成功康复案例,增强患者信心。
症状管理:指导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每次5分钟,每日3次,缓解呼吸困难带来的紧张感。疼痛时通过音乐疗法、冥想等分散注意力,减少对镇痛药的依赖。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通过陪伴、倾听缓解患者孤独感;必要时联系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环境优化:保持病房安静、温湿度适宜,限制探视人数以减少感染风险;夜间使用小夜灯避免患者因黑暗产生恐惧。
研究证据:一项纳入200例肺栓塞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接受系统心理干预的患者焦虑评分降低40%,治疗依从性提高25%。
综合护理
除上述核心措施外,急性期护理还需关注以下细节: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监护,重点关注血氧饱和度(目标≥95%)、呼吸频率(正常12-20次/分)及心率变化。
康复锻炼: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床边坐起、踝泵运动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复发。
出院指导:强调长期抗凝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穿戴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随身携带疾病警示卡,突发胸痛或肢体肿胀时立即就医。
结语
肺栓塞急性期护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紧密配合。通过科学卧床、规范抗凝、情绪安抚三大核心措施,结合个体化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机,重返健康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