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突然加速跳动,通常每分钟150—250次,犹如心脏“失控”般狂跳。这种病症虽多为良性,但发作时可能引发头晕、胸闷甚至晕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类型、症状及急救三方面展开科普,帮助公众快速识别并科学应对。
阵发性室上速的三大类型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类型,占PSVT的60%以上。其机制为房室结内存在两条传导路径(快径与慢径),形成折返环路。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形态正常,心率160—220次/分,逆行P波常隐藏于QRS波中。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发作时可能伴头晕、胸闷,按压颈动脉窦或深吸气后屏气可能终止发作。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与预激综合征相关,由房室旁路参与形成折返环路。心电图显示心率150—250次/分,QRS波可正常或宽大畸形(旁路前传时),发作时P波与QRS波呈1:1关系。患者多有突发突止的心悸史,可能伴血压下降。急性期治疗首选普罗帕酮注射液,预防复发可口服盐酸胺碘酮片,根治需行旁路射频消融。
3.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房异位起搏点,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异常,PR间期正常或延长,可能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症状轻重不一,可能表现为心悸、胸闷或无症状。治疗可静脉推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口服盐酸索他洛尔片维持,病灶明确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根治。
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症状
1.突发突止的心悸
患者常描述为“心脏要跳出嗓子眼”,发作无预兆,可能在安静休息或活动中突然开始,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心悸感强烈,即使安静状态下也难以忽视。
2.胸闷与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导致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胸闷。患者感觉胸部压迫感,呼吸不畅,需大口喘气缓解。快速心率使心脏泵血效率下降,肺部淤血,气体交换障碍,严重者可能端坐呼吸。
3.头晕与乏力
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患者感觉头部昏沉、眩晕,站立不稳甚至眼前发黑。全身肌肉因血液灌注不足而乏力,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变得困难。
4.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肌缺血刺激神经末梢)、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紊乱)、出冷汗及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引发的应激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发生黑矇或晕厥,提示大脑严重供血不足,需紧急处理。
阵发性室上速的急救指南
1.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发现症状时,首先需稳定情绪,避免因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尝试深呼吸练习,缓慢吸气后屏气3—5秒,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以放松身体。
2.刺激迷走神经
(1)瓦萨尔瓦动作:屏住呼吸,用力做排便动作,持续10—15秒,通过增加胸内压刺激迷走神经。
(2)冰敷面部:将面部浸入冰水或用冰袋敷于面部,持续10—15秒,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3)按压眼球:闭眼后用拇指轻压眼球上方(需专业指导,避免用力过猛)。
(4)按摩颈动脉窦: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用食指和中指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向颈椎方向按摩,先右侧后左侧,每次5—10秒,严禁两侧同时按摩。
3.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若迷走神经刺激无效,且症状严重(如低血压、胸痛),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腺苷(快速静脉推注)、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及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需注意,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4.紧急医疗干预
若患者出现晕厥、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医疗环境下,医生可能采用电复律(通过电击心脏恢复正常心律)或射频消融术(根治性治疗,破坏异常传导通路)。
结论
阵发性室上速虽常突发且症状明显,但通过科学认知其类型与症状,掌握迷走神经刺激、药物急救等应对方法,结合预防管理与射频消融根治手段,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风险,以理性态度与正确行动守护心脏健康,从容应对心跳“失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