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作为人体中轴骨骼,起着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的关键作用。但在现代生活里,长期不良姿势、繁重工作压力和年龄增长等因素,让脊柱不适的人越来越多。当脊柱出现疼痛、僵硬等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脊柱不适的常见原因
1.姿势不良。长期久坐:现代办公中,人们长时间伏案,身体前倾、腰部悬空。坐着不动时,腰椎间盘承受压力比站立时高出约40%。长此以往,椎间盘易退变、突出,压迫神经和血管,引发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弯腰驼背:日常不少人行走、站立、坐着都习惯弯腰驼背。这改变了脊柱正常生理曲度,使脊柱周围肌肉、韧带长期紧张。青少年因书包重、背负方式不对,加上长期伏案学习,弯腰驼背常见,增加了脊柱侧弯风险,导致背部疼痛、体态异常。
2.年龄相关退变。椎间盘退变:随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隙变窄,缓冲能力下降,易突出。一般20岁左右椎间盘开始退变,50岁左右更明显。腰椎和颈椎是高发部位,引发的腰腿痛、颈肩痛在中老年人群常见。骨质增生:为适应脊柱力学结构变化,椎体边缘会长出骨质增生(骨刺)。骨质增生本身不一定有症状,但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时,就会导致疼痛、麻木、活动受限。比如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发头晕、眩晕;腰椎骨质增生可能刺激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关节突关节退变:脊柱关节突关节长期活动,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形成骨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活动时有摩擦音或弹响。
疼痛科的治疗妙招
1.保守治疗。⑴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像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有抗炎、止痛作用。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合成,减轻脊柱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缓解轻至中度脊柱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肌肉松弛剂:对肌肉紧张导致的脊柱不适,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腰部肌肉痉挛,乙哌立松能直接作用于骨骼肌,抑制脊髓反射,放松紧张肌肉,减轻肌肉对脊柱牵拉,缓解疼痛和僵硬。神经营养药物:脊柱病变压迫神经致神经损伤时,甲钴胺可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它参与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⑵物理治疗。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牵拉脊柱,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腰椎牵引可用骨盆牵引,拉开椎间隙促进椎间盘回纳,缓解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颈椎牵引通过枕颌带牵引,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减轻颈部疼痛和上肢麻木。
⒉微创介入治疗。⑴射频消融术:针对椎间盘源性疼痛,射频消融术通过穿刺针将射频电极导入椎间盘内,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热量,使部分髓核组织凝固、收缩,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对神经压迫,同时破坏痛觉神经纤维止痛。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⑵臭氧注射治疗:臭氧有强氧化性,注射到椎间盘内或椎旁间隙,可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使髓核组织萎缩、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还有抗炎、镇痛作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轻中度椎间盘突出症及软组织疼痛疗效较好。⑶椎间孔镜技术:作为先进微创技术,椎间孔镜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建立工作通道,通过内镜观察病变部位,利用特殊器械摘除突出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压迫。其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能最大程度保留脊柱正常结构和功能。⑷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在局部浸润麻醉减轻患者疼痛后,小针刀经皮刺入病变区域。凭借针与刀的双重功能,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医生能准确松解粘连组织、切开挛缩筋膜,解除神经和血管压迫。由于超声引导精准,治疗创伤仅针眼大小,术后恢复快,对慢性劳损、软组织粘连引发的脊柱疼痛和活动受限,有明显治疗效果。
结语
脊柱不适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了解常见原因并及时寻求疼痛科专业帮助,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疼痛科治疗手段多样,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姿势、加强脊柱保健锻炼,可预防脊柱疾病发生。脊柱不适别忽视,及时就医,让疼痛科为脊柱健康护航。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张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