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体的精密“仪器”中,肝脏与胆囊宛如一对紧密协作的“黄金搭档”,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糖原等重要任务;胆囊则像是一个“胆汁仓库”,负责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这对“黄金搭档”也时常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肝胆疾病的神秘面纱,探寻其成因与防治之道。
肝胆疾病的成因
肝胆疾病的成因错综复杂,犹如一张交织的大网。不良生活习惯是众多诱因中的“头号杀手”。熬夜,这一现代人的常见行为,对肝脏的损害不容小觑。肝脏在夜间需要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排毒,长期熬夜会打乱肝脏的生物钟,使其无法正常完成这些工作,久而久之,肝脏功能便会逐渐下降。过度饮酒更是肝脏的“致命毒药”,酒精在肝脏中代谢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乙醛,它会直接损伤肝细胞,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肝胆疾病的重要诱因。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长期素食或过度节食,会导致胆汁分泌不足,胆汁中的胆盐浓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形成胆色素结石。此外,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储存,浓度增加,同样增加了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病毒感染是肝胆疾病的另一大“元凶”。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一旦感染人体,会在肝脏内大量复制,破坏肝细胞,引发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我国慢性乙肝患者数量众多。如果乙肝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肝胆疾病的防治方法
面对肝胆疾病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
在生活习惯方面,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戒烟限酒也是关键,尤其是要严格控制酒精的摄入量,避免肝脏受到酒精的伤害。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肝胆健康至关重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排泄,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类等,为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胆囊的负担。
预防病毒感染也是防治肝胆疾病的重要环节。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如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防止病毒的传播。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肝胆疾病的重要途径。通过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等项目,可以及时了解肝脏和胆囊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肝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了解肝胆疾病的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我们维护肝胆健康的责任所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肝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预防病毒感染,定期进行体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肝脏和胆囊这对“黄金搭档”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