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呼吸系统的健康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功能。随着空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四大模块展开,帮助大家建立科学防护意识。
一、认识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构成。其中,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核心场所,总面积达70~1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
2.呼吸系统的三大核心功能。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防御屏障:鼻腔纤毛和黏液可过滤90%以上的PM10颗粒物,肺部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酸碱平衡调节:通过调节二氧化碳排出量维持血液pH值稳定。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警示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典型症状:持续性咳嗽、晨起黄痰、活动后气促。高危人群:吸烟者、长期接触粉尘者。
2.支气管哮喘。发作特点:夜间或凌晨突发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诱发因素:尘螨、花粉、冷空气刺激。
3.肺炎。预警信号:高热(39℃~40℃)、铁锈色痰、胸痛。易感人群: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
4.肺癌。早期征兆:持续两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检出率比X光高6倍。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典型表现: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危害: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风险。
6.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诱发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过敏原,以及空气污染、化学物质刺激。
三、呼吸系统日常护理要点
1.环境管理。空气质量控制: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PM2.5浓度控制在35μg/m³以下。湿度调节:保持室内湿度40%~60%,冬季使用加湿器需每日换水。过敏原防控: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杀灭尘螨;梅雨季开启除湿模式,抑制霉菌生长。
2.生活方式优化。科学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l,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调节:多摄入维生素C(猕猴桃、彩椒)和Ω-3脂肪酸(深海鱼);减少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以防膈肌上抬。运动指导:COPD患者推荐八段锦、平地步行(靶心率=170-年龄);哮喘患者避免寒冷天气晨跑。
3.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隆起,缩唇呼气时腹部内收,每日3组×10次。排痰训练:叩背法,空心掌由下向上叩击背部,餐前1小时进行。
4.药物规范管理。吸入剂使用要点:干粉吸入剂需快速深吸气;气雾剂使用后立即漱口防口腔真菌感染。氧疗注意事项:COPD患者每日低流量吸氧>15小时;禁止在吸氧时使用明火。
5.心理支持策略。焦虑疏导:正念呼吸训练(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支持团体:加入“慢阻肺之家”等病友组织。
6.症状监测记录。使用峰流速仪每日监测呼气峰值流量(PEF),波动>20%需就医。记录痰液颜色变化:白色→黄色提示感染可能。
四、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阻断疾病发生。戒烟干预:尼古丁替代疗法(贴片/口香糖)可使戒烟成功率提升2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每年10月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65岁以上接种23价多糖疫苗)。职业防护:接触粉尘者必须佩戴N95口罩,每8小时更换。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肺癌筛查:吸烟指数(每日吸烟包数×烟龄)≥30者,每年一次低剂量CT。肺功能检查:40岁以上人群每两年检测FEV1/FVC比值。
三级预防:延缓疾病进展。肺康复计划:有氧训练(功率自行车)联合抗阻训练(弹力带);营养支持:每日蛋白摄入≥1.2g/kg体重。急性加重预警:COPD患者CAT评分增加≥2分提示病情恶化。
五、结语
呼吸健康管理是伴随终身的课题。建议每年进行呼吸专项体检(肺功能+胸部CT),吸烟者立即制定戒烟计划。每一次规范的腹式呼吸、每一口洁净空气的吸入,都是对生命质量的累计投资。今天开始,为自由呼吸行动起来。
(简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
徐一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