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门氏菌是全球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每年夏季和初秋是高发季节,而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是其中最高危的群体,据报道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儿童感染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头号元凶”。
它是谁?一种以科学家命名的细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隶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是革兰阴性杆菌。它并非单一细菌,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属),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沙门菌血清型超过2600种。这个名字源于1885年首次发现它的美国科学家——丹尼尔·埃尔默·沙门(DanielElmerSalmon)。
沙门氏菌从哪来
1.食源性传播(最主要途径)。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且未彻底煮熟的食物。
禽肉和蛋类:特别是鸡肉、火鸡肉和鸡蛋。鸡蛋不仅可能外壳被禽类粪便污染,有时在卵形成过程中沙门菌就可能已侵入蛋黄内部。鸡蛋是沙门氏菌“重灾区”,有娃家庭更要注意!当母鸡感染沙门氏菌后,在蛋壳形成之前,细菌就可能传染给蛋黄等,导致鸡蛋内部含有沙门氏菌;鸡生蛋和排便走的是一个通道,在产蛋过程中或之后,经蛋壳上的粪便污染,导致蛋壳携带沙门氏菌。(Tip: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迷信所谓的带有粪便的“新鲜鸡蛋”,因为饲养环境等原因,这些所谓的“新鲜鸡蛋”携带沙门氏菌的风险更高,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保障的鸡蛋。)
猪肉、牛肉:在加工过程中可能被污染。
生鲜奶和乳制品: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及其制品(如奶酪、冰淇淋)风险很高。
海产品:从被污染的水域捕获的海产品可能携带沙门菌。
水果和蔬菜:如果用被污染的水灌溉、清洗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如由携带病菌的食品加工者处理),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2.水源性传播。饮用或接触被粪便污染的水源(如被污水污染的水井、河流等)可能导致感染。这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
3.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这种传播通常发生在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
感染沙门菌的人(尤其是腹泻患者)在上完厕所后未能彻底洗手,就可能通过手污染食物、物品表面或直接与他人接触时传播病菌。
照顾患病婴儿的家长和医护人员是高风险人群,因为换尿布时极易接触到粪便。
4.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直接接触)。许多动物,包括家养宠物和农场动物,都可以携带沙门菌而不表现出任何生病症状。人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感染:
接触宠物:尤其是爬行动物(如龟、蜥蜴、蛇)、两栖动物(如青蛙)、鸟类(如小鸡、小鸭)以及猫狗等。接触这些动物或其生活环境(笼子、水箱、粪便)后,如果未洗手就进食或触摸口鼻,就可能被感染。
参观农场或动物园:接触农场动物(如牛、羊、猪、鸡)或被其生活环境污染的表面。
感染沙门菌后的症状
胃肠道疾病是沙门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人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沙门菌,经过胃酸屏障到达肠道上皮并引发胃肠道疾病。感染沙门菌后,通常有12~72小时的“潜伏期”,之后会出现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多数人症状较轻,少数人可能加重:如果细菌已产生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体温升高、痉挛等;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与昏迷,病程3~7天,大多预后良好。
1.主要症状:急性腹泻(多为水样便或黏液便)、腹痛(肚脐周围阵发性疼痛)、发热(体温多在38~39℃)。
2.伴随症状: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头晕),老人、小孩和免疫力弱的人群风险更高。
3.恢复时间:多数人无需特殊治疗,1~3天可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超3天、高烧不退或出现脱水,需及时就医。
感染沙门菌的实验室诊断与治疗
沙门菌感染的诊断需依赖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菌,治疗则需根据感染类型(如胃肠炎型、侵袭性感染)、患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干预,核心原则是“精准诊断+对症支持,必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1.诊断。实验室诊断的关键是检出沙门菌,同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常规辅助检查。
2.治疗原则:分层干预,避免滥用抗菌药。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核心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休息,慎用止泻药),抗生素适用于病情严重的高风险人群,避免盲目使用导致细菌耐药。
如何预防
沙门菌怕高温、怕清洁,日常饮食中做好以下5点,能大幅降低感染概率:
1.生熟分开:处理生肉、生蛋的厨具(菜刀、菜板、容器)要分开存放和清洁,避免与切熟食、拌凉菜的厨具混用。
2.彻底煮熟:鸡蛋要煮到蛋黄和蛋白全凝固,鸡肉、猪肉要煮到内部无血丝(中心温度达70℃以上),不喝生牛奶、不吃生鱼片(来源不明时)。
3.保持清洁:处理食物前、饭前便后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生吃的蔬菜、水果要用流动水仔细冲洗,能去皮的尽量去皮(比如草莓、葡萄),避免表面残留细菌。
4.低温储存:生肉、生蛋要放在冰箱下层(避免汁液滴落污染其他食物),储存时间不超过保质期;剩菜剩饭要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
5.特殊人群防护:给老人、小孩准备食物时,格外注意食材新鲜和烹饪彻底,避免给婴幼儿吃溏心蛋、生拌菜。
沙门氏菌是常见食物中毒的“头号元凶”,但它也可防可控。只要牢记“生熟分开、彻底煮熟、清洁到位”,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