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文芳  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27

凌晨三点,张先生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左手无法抬起,说话含糊不清。妻子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只用了不到90分钟。一个月后,张先生几乎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严重后遗症。而他的邻居李师傅,类似症状出现后,家人以为“休息一下就好”,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送医,最终半身不遂。两个相似的病例,因时间差异,结局天壤之别。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医院上演。脑卒中(俗称“中风”)已成为中国成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首位原因。每延迟一分钟救治,大脑中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这些细胞一旦死亡,不可再生。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医学界提出了“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而“120”口诀则是这一理念在公众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120”口诀?这组简单数字是中风识别的“密码钥匙”:“1”看——一张脸是否不对称?“2”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听——说话是否清晰明白?任何一项异常,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这个口诀不仅好记,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中风最常见的三种表现。

面部不对称通常表现为口角歪斜,患者笑时尤其明显,或者感觉面部麻木。这是由于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通路受损所致。单侧手臂无力是运动神经受损的信号,患者可能无法同时抬起双臂,或者一只手明显下垂。语言障碍则表现为说话含糊、用词错误或理解困难,这是语言中枢受损的结果。

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占全部病例的70%-80%,如同脑血管被“堵塞”;出血性中风则是脑血管“破裂”。无论是哪种类型,结果都是大脑部分区域血液供应中断,神经细胞因缺氧而在短时间内死亡。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黄金时间窗是4.5小时内,在这个窗口期内使用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最大程度减少脑损伤。

为什么时间如此关键?大脑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全身20%的氧气和能量。脑细胞对缺氧极其敏感,血流中断后,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这些神经细胞负责我们的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功能。延误治疗不仅增加死亡风险,更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中风症状时存在误区:“等一会儿看看会不会好转”、“深夜发病不想打扰家人”、“自己开车去医院更快”。这些想法都是危险的。急救系统不仅能快速转运,还能在途中提前通知接收医院,启动绿色通道,节省宝贵时间。研究表明,通过急救系统送医的患者,比自行就医者平均早45分钟接受治疗。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都能显著降低中风风险。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应关注自己的脑血管健康状况。

“时间就是大脑”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救治中风患者的黄金准则。记住“120”口诀,或许某天您就能用这简单的三个步骤,挽救自己或亲人的大脑功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在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