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孕不育的夫妻中,约有40%-50%的原因出在男性身上。而在众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疾病里,有一个“隐形杀手”常被忽视——精囊炎。它究竟如何悄悄“偷走”男性的生育力?
1.精囊炎:生殖腺体的“炎症危机”
精囊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后方、输精管壶腹外侧,其分泌的精囊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精囊具有完善的免疫防御机制,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体入侵时,就会引发炎症。精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精囊炎发病急骤,症状明显;慢性精囊炎则病程迁延,症状相对隐匿,二者都会对男性生殖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哪些因素在“引爆”精囊炎
(1)病原体的“入侵路径”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是精囊炎的主要致病源。尿道逆行感染最为常见,例如不洁性行为后引发的尿道炎,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就会顺着尿道上行,突破精囊的防御屏障;前列腺、附睾等邻近器官的炎症也会“殃及池鱼”,通过组织间的淋巴管或直接蔓延,导致精囊发炎。此外,血行感染和淋巴感染虽相对少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感染途径。
(2)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效应”
过度性生活或频繁手淫会使精囊反复充血,长期处于充血状态的精囊组织,其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炎症;长期禁欲同样不利于精囊健康,会导致精囊液淤积,滋生细菌;酗酒、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前列腺和精囊,引起局部充血;久坐、长途骑行会压迫会阴部,影响精囊的血液循环,降低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
3.症状信号:精囊炎的“危险警示”
(1)精液异常:血精的“红色警报”
血精是精囊炎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患者射出的精液颜色可呈现淡红色、鲜红色或混有血块。这种现象是由于炎症导致精囊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血精不仅是精囊炎的诊断依据之一,也直接影响精液的质量和生育功能。
(2)疼痛不适
疼痛是精囊炎的常见症状,主要集中在会阴部、下腹部、腹股沟区或阴囊部位,常表现为坠胀、隐痛,在射精时疼痛会加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耻骨上区、腰骶部的放射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排尿异常与全身症状
炎症波及尿道时,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病情严重时,还会伴随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状,这些都提示着精囊炎已对身体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4.致病机理:精囊炎如何“扼杀”生育能力
(1)精囊液成分紊乱:精子“营养失衡”
精囊炎会导致精囊液中果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减少,精子缺乏能量来源,活力和运动能力下降;同时,炎症产生的有害物质会破坏精子的细胞膜和遗传物质,降低精子的受精能力。
(2)精液液化异常:精子“被困牢笼”
精囊炎会使精囊液中的凝固因子异常,导致精液不液化或液化时间过长,精子被困在黏稠的精液中,无法自由游动,难以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5.防护与治疗:守护生殖健康的“双重防线”
(1)预防策略:从生活细节做起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用温水清洗外生殖器,更换干净内裤;规律性生活,避免过度或禁欲;均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定期进行生殖健康检查,防患于未然。
(2)治疗方案:科学干预恢复健康
对于急性精囊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药物,足量、足疗程使用,同时配合止痛、退热等对症治疗;慢性精囊炎治疗周期较长,除药物治疗外,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水坐浴、经直肠微波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对于顽固性血精,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精囊炎虽然是导致男性不孕不育的重要隐患,但只要充分认识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其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