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麒麟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275

洗脸这件事,看似简单,但随着洁面产品的宣传语从“深层清洁”“去角质神器”一路进化到“洗出水光肌”,当“晨间免洗”“冷热水交替”“以油溶油”等说法轮番占据视野,洗脸这件本该简单的事,反倒成了护肤里的“玄学重灾区”,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透过现象看本质,洗脸最终解决的是什么?当然是清洁,这样一来,那这件事就简单的多了。洗脸的底层逻辑始终清晰:清除皮肤表面污垢,同时绝不破坏天然保护屏障。

皮肤表面有层自带的“防护盾(屏障)”叫皮脂膜,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汗液及角质细胞脂质构成,既锁住水分,又能隔绝灰尘、细菌等外界刺激。而洗脸的本质,就是用温和方式“剥离”表面多余油脂、彩妆残留、环境灰尘,却不能连皮脂膜里的“必要油脂”也一并洗走。过度清洁会像“拆墙”,让角质层变薄、屏障受损,引发干燥、泛红、敏感;清洁不足则像“堆垃圾”,污垢堵塞毛孔,催生黑头、粉刺。这一“清”一“护”的平衡,就是洗脸的底层准则。

说到清洁就不得不提起人体的酸碱性,为什么呢?因为洗脸的东西主打的就是通过碱性物质来洁面,人的内环境酸碱度是7.35-7.45,但皮肤表面的酸碱度是不一样的:酸性。这些也是商家绞尽脑汁来吸引你的地方。深层去垢、去角质、保湿、补水、消除疲劳?

常规的洁面按照形态分固体(皂类)、膏霜/糊状、液状/粘稠液状(如洁面凝胶)、颗粒/粉末状(洁面粉)、泡沫。按照活性剂种类分三类:氨基酸类、皂基类及它们的复合型,这才是我们需要搞明白的。氨基酸洁面:pH值接近皮肤弱酸性(4.5-6.5),清洁力适中,能带走污垢却不破坏皮脂膜,像“温柔的清洁工”,适合大多数肤质日常用,尤其干性、敏感性皮肤。皂基洁面:由脂肪酸盐构成,pH值偏碱性(8-10),清洁力强、泡沫丰富,像“强力去污剂”,适合油性皮肤每周1-2次使用,但频繁用会过度剥离油脂,需搭配补水产品。复合型洁面:混合氨基酸与皂基成分,试图平衡清洁力与温和度,选择时需看成分表中两者的比例,避免皂基占比过高。至于“洁面凝胶”“洁面粉”“泡沫洁面”等形态,本质是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呈现方式,无需过分纠结,重点永远是成分表中的“活性剂类型”。重要一点:选择皂基系列,就要注意补水;选择氨基酸系列,那就要考虑泡沫质地。

上边提到部分洁面乳有去角质功能,那这个是不是取得越多皮肤越白嫩、越好呢?那我们就要搞清楚角质究竟是个啥?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10至20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看来好像没啥用!但恰好相反,它却是我们皮肤的屏障。我们经常听到护肤品的广告里提到烧脑的“神经酰胺”,这是个啥东东哦?其实它不过是模拟皮肤屏障脂质的东西。在我们的角质层里最主要有角蛋白减少水分蒸发,甚至能吸收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所以不能经常去角质。

选对产品,洗脸方式也得踩准“温和”节拍,每一步都藏着对屏障的保护:1.水温:32-38℃的温水最适宜。过热会“烫”掉角质层油脂,加速干燥;过冷的水会刺激毛孔收缩,污垢无法彻底排出,还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异常。2.手法:用指腹轻柔打圈按摩,力度以皮肤不泛红为限。3.频率:晨间若仅涂了保湿类护肤品,清水冲洗即可;若用了睡眠面膜、含油晚霜,需用温和洁面清洁。晚间无论是否化妆,都要用洁面彻底清洁。

一般说来,干性皮肤适用氨基酸类、葡糖苷类洗面奶,加用复合型保湿产品,广谱防晒;油性的宝宝们适用皂基、泡沫洗面奶,要用烟酰胺、类视黄醇的控油成分保湿产品,做好防晒;敏感的氨基酸类、葡糖苷类、温和的洗面奶,保湿推荐面霜,物理防晒为主。

洗脸是护肤的第一步,也是最不该被“精致化”裹挟的一步。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和复杂理论时,不妨回归本质:忘记“洗出好皮肤”的噱头,只问自己“这能温和清洁吗?这会伤屏障吗?”——守住这两个问题,就能让洗脸从“玄学”变回皮肤健康的“加分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