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春杏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3540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三个关键指标,教你做自己的“恢复观察员”。

一、看颜色:皮瓣存活的“直观信号灯”

1.正常的颜色表现

术后1-3天内,皮瓣可能呈现淡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刚移植的皮瓣需要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局部血管处于适应和扩张状态,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血液循环逐渐稳定(通常术后3-7天),皮瓣颜色会慢慢接近周围健康皮肤,比如肤色较浅的人会呈现淡粉色,肤色较深的人则接近邻近皮肤的棕黄色或深褐色,整体均匀、有光泽。需要警惕的异常颜色:1.苍白:如果皮瓣突然变得苍白,像白纸一样没有血色,可能是动脉供血不足的信号。2.发紫/发绀:皮瓣呈现暗紫色、青紫色甚至蓝黑色,通常是静脉回流不畅的表现3.花斑状变色:皮瓣表面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斑,或局部出现散在的暗紫色斑点,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种情况可能是部分血管闭塞导致的,若不及时处理,斑点可能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对应区域皮瓣坏死。

二、测温度:感知皮瓣的“生命热度”

正常的温度表现:存活的皮瓣温度与周围健康皮肤相近,用手触摸时感觉温暖,温差一般不超过2℃。术后1-2天可能因局部炎症反应略高于周围皮肤,之后逐渐趋于一致。需要警惕的温度异常:1.明显发凉:用手触摸皮瓣时,若感觉比周围皮肤明显发凉,甚至有冰冷感,提示血液循环可能出现问题。动脉供血不足时,皮瓣因缺乏血液灌注,温度会快速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液淤积也会导致局部温度降低。2. 温度持续下降:术后可每天定时用体温计(避免使用电子体温计直接接触伤口,可用红外体温计测量皮瓣表面温度)监测皮瓣温度,若连续几次测量发现温度持续下降,且与周围皮肤温差超过3℃,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测量温度时需注意环境影响: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室温过低可能导致皮瓣血管收缩,影响温度判断;也不要在皮瓣附近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加热设备,以免烫伤或干扰血液循环。

三、观肿胀:血液循环的“压力晴雨表”,皮瓣移植后,由于手术创伤、血管重建过程中的液体渗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这是正常现象。但肿胀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变化趋势,能反映皮瓣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的肿胀表现术后1-3天,皮瓣会逐渐肿胀,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正常肿胀的皮瓣质地柔软,按压时会有轻微凹陷,松开后能快速回弹,且肿胀范围局限在皮瓣区域内,不会向周围健康组织过度蔓延。需要警惕的肿胀异常:1.肿胀过度:若皮瓣肿胀异常明显,质地坚硬,像“打了气的气球”,按压时凹陷不明显或回弹缓慢,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的信号。静脉血液无法顺利回流,会导致组织液淤积,加重肿胀,而过度肿胀又会压迫血管,进一步阻碍血液循环,形成恶性循环。2. 肿胀持续不退或加重:正常情况下,术后3天肿胀会逐渐减轻,若超过7天肿胀仍无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需警惕血管栓塞或感染。感染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加剧,除了肿胀,还可能伴随疼痛、发热等症状。 3.肿胀伴随皮肤张力增高:观察皮瓣表面的皮肤张力,若皮肤紧绷、发亮,甚至出现水泡,说明肿胀已对血管造成明显压迫,可能导致皮瓣缺血坏死,需立即处理。

四、1.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这是医护人员常用的检查方法,患者和家属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操作: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按压皮瓣表面,使其暂时变白,松开后观察颜色恢复时间。正常情况下,颜色会在1-2秒内恢复红润;若恢复时间超过3秒,提示血液循环可能不佳;若完全不恢复,则皮瓣存活风险极高。2.感觉变化皮瓣移植后,由于神经重建需要时间,短期内会出现感觉麻木或迟钝,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皮瓣区域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刺痛或烧灼感,可能是血管痉挛或栓塞导致的缺血性疼痛,需及时就医。3.分泌物情况正常皮瓣的伤口敷料会有少量淡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且逐渐减少。若渗出液突然增多,颜色变为鲜红色(提示出血)或黄绿色(提示感染),并伴随异味,可能是皮瓣存活出现问题,需立即处理。

总之,皮瓣存活的判断需要耐心和细致,通过观察颜色、温度、肿胀的变化,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