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项万林  单位:嵊州市中医院 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5-08-06
909

清晨醒来,镜中的自己突然嘴角歪斜、眼睛无法紧闭、喝水顺着嘴角流下……这突如其来的“变脸”,常让人惊慌失措:“中风了?瘫痪了?”别急,这很可能是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在作怪。作为从事神经康复的医生,我常对焦虑的患者说:歪嘴不可怕,中西医协同作战,正是破解面瘫的强强联合!

电线短路?面神经的临时“罢工”探秘

想象一下掌管我们脸部表情的“总指挥”——面神经。它像一根精密的电线,从大脑出发,穿过颅骨狭窄的通道,最终分布到面部的每一块表情肌。一旦这条通路受阻或受损,指令就无法下达,“零件”就失灵了。

西医视角看,多数急性面瘫(贝尔氏面瘫)的根源常在这里:

1.病毒感染捣乱:最常见“元凶”是潜伏的疱疹病毒。它们伺机再激活,引发面神经炎症水肿。

2.通道挤压危机:肿胀的神经在骨头通道内被紧紧压迫,血流受阻,神经信号“断电”。

3.免疫“误伤”:有时免疫系统反应过激,也可能误伤自身神经。

西医出击:精准打击炎症,为神经减负

急性期的西医治疗核心是阻止炎症风暴,挽救受压神经:

1.抗炎“快枪手”(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它是急性期治疗的基石,强效抑制神经炎症和水肿,疗效与早期足量使用密切相关。通常建议在面瘫发作72小时内开始使用。

2.抗病毒“狙击手”:当高度怀疑病毒感染(如耳周疱疹疼痛)时,使用如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精准清除病毒源头。

3.神经“营养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1,像滋养幼苗般,为受损神经修复提供必需营养支持。

4.守护“心灵之窗”:若眼睛无法闭合,人工泪液和眼膏是角膜的忠诚卫士,严防干燥和损伤。

中医助阵:疏通经络,唤醒沉睡的“面子”

中医将面瘫归为“口僻”、“吊线风”,核心在于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不通,筋肉失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内外兼修:

1.针灸:神奇的“神经叫醒服务”

主穴精准定位:翳风(耳后压痛处,祛风通络)、地仓与颊车(口角旁与下颌角,联动治口歪)、阳白与攒竹(额部,主抬眉蹙额)、太阳(颞部)、合谷(万能手穴,“面口合谷收”)。

分期施针:急性期(7-10天内)手法宜轻,刺激量小,旨在疏导祛邪;恢复期刺激可适度增强,重点在补气活血、濡养筋肉。

创新技法:配合电针(模拟神经电信号)、温针(温阳通脉)、面部闪罐(快速刺激)或穴位注射营养剂,效果倍增。

2.中药:内服“疏通剂”与活血“外敷包”

内服汤剂:风寒型用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加防风、荆芥祛风散寒;风热型则加银花、连翘、板蓝根疏风清热;恢复期气血虚者多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外治良方:用温经通络中药(如桂枝、红花、川芎)打成粉,黄酒或温水调敷患侧面颊,犹如为面部做活血SPA。

3.穴位按摩与表情“复健操”: 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患侧穴位,并对着镜子练习抬眉、闭眼、耸鼻、咧嘴、鼓腮等动作,主动“唤醒”肌肉记忆,促进协调。

1+1>2:中西医联手,破瘫更高效

中西医结合的魅力在于时机互补、机制协同、疗效叠加:

1.黄金时间窗的完美覆盖:西医激素在急性期快速强力抗炎消肿,抢占治疗先机;中医针灸、中药则在急性期介入祛邪通络,全程参与修复与功能重塑。

2.双管齐下促神经修复:西药营养神经,为修复提供物质基础;针灸和中药则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活血化瘀)、调节神经兴奋性(舒筋通络),创造更有利的修复微环境。

3.减少后遗症,加速康复:早期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联动运动(眨眼嘴角动)、面肌痉挛或萎缩等后遗症风险,面部自然对称的恢复更令人满意。

面瘫非绝境,歪嘴亦可正。当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遇上传统智慧的经络疏通,双剑合璧之下,面瘫的阴霾终将散去。早识别、早干预、信科学、持恒心,康复之路虽需时日,却充满希望。放下忧虑,让中西医联手,助你重现自信舒展的微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