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莉  单位: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5928

骨折手术后,很多人认为“躺够一百天”就能完全恢复,于是长期卧床静养,结果却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反而延长了康复周期。事实上,骨折康复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科学的康复训练与手术同样重要。我国每年骨折手术患者超过300万,其中约20%因康复不当导致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掌握正确的术后康复知识,才能避免“静养”误区,让骨骼和功能同步恢复。

骨折术后康复的核心是促进骨骼愈合与恢复肢体功能,两者缺一不可。手术通过固定骨折端为愈合创造了条件,但骨骼修复需要适当的应力刺激——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适度牵引一样,合理的负重和活动能促进骨细胞生长,加速骨痂形成。同时,肢体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即使骨折愈合,也可能留下活动受限、无力等后遗症。因此,术后康复需在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既不能过早剧烈活动影响愈合,也不能完全不动导致功能退化。术后早期(1~2周)以消肿止痛、保护伤口为主,重点进行“非负重活动”。此时骨折端尚不稳定,需避免骨折部位受力,但可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肌肉。例如上肢骨折患者可活动手指、手腕,做握拳、伸展动作,每次10~15次,每天3~4组,促进血液循环;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即绷紧大腿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20次为一组,每天4组,预防肌肉萎缩。这个阶段要注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是否渗血渗液。

术后中期(3~8周)进入骨骼愈合关键期,需逐步增加“轻负重训练”。此时骨痂开始形成,可在医生评估后借助拐杖、助行器或支具进行部分负重活动。上肢骨折患者可尝试用患侧手臂进行日常生活动作,如吃饭、穿衣,初期可借助健侧辅助;下肢骨折患者从脚尖着地开始,逐渐增加负重比例,每次站立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每天3~4次。同时要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骨折患者可坐在床边进行小腿下垂、抬高练习,缓慢屈伸膝关节,每次活动至有轻微牵拉感即可,避免剧烈疼痛。

术后后期(9~12周及以后)以恢复肢体功能为主,重点进行“力量与协调性训练”。此时骨折基本愈合,可拆除外固定装置,增加训练强度。上肢骨折患者可通过握力器、弹力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从低阻力开始,逐渐增加负荷;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靠墙静蹲、台阶练习,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力量。同时要加入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需有人保护)、直线行走,提高肢体协调性。这个阶段训练需循序渐进,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原则,每次训练后肌肉轻微酸胀属正常现象。

康复过程中需避开常见误区。盲目补钙不可取,骨骼愈合需要均衡营养,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导致血钙过高,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鸡蛋、牛奶,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蘑菇,促进钙吸收。过早负重风险大,未到愈合期就强行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负重指导。忽视疼痛信号很危险,训练中若出现尖锐疼痛或肿胀持续加重,可能是活动过度的信号,需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生活护理是康复关键:饮食忌辛辣,严格戒烟酒(吸烟会延缓愈合),多吃优质蛋白和含维生素D的食物;睡眠避免压迫骨折处,髋部骨折可在腿间放枕防内旋;通过听音乐、记录进步缓解焦虑。

康复需个性化:术后定期查X线,医生依骨痂生长调整方案;必要时请康复师指导动作。骨折康复不靠“静养”,科学锻炼是核心,把握好动的尺度和时机,才能恢复功能、重返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