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有个吓人的外号叫“无声的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刚找上门的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感觉!那么,这个“无声的杀手”在早期,是怎么悄悄伤害我们的?又会露出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马脚呢?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脑袋发懵、晕乎乎——别总怪“没睡醒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早上醒来后觉得头不是很清醒,像没有睡醒一样;有时候,端着书认真地看上一会儿,或者捧着手机认真地“消遣”一下,就会感觉晕乎乎的,眼珠也跟着酸痛起来,心里嘟囔道:“哎呀,昨天夜里睡觉怎么没有睡好呢?”“最近这日子实在太累人了”。其实真正原因是血压上升,造成脑部血管硬化狭窄、血液流通受阻,达到脑部的血液和氧气也会减少,才会出现头晕脑胀的情况。我们多数人往往将此视作“疲劳”,错过了发出危险预警的早期时机,如果长期不重视会造成脑供血不足,损伤日益加重,引起脑梗塞、脑出血,危害极大!
心突然“怦怦”乱跳——别总以为是“紧张”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并无特别之处,心脏忽然“咯噔”一下,或者是感觉心跳胡乱、胸闷气短,或者是因为生气、激动或是稍有运动,便会感觉心跳“咚咚咚”持续很久不能平静。很多人认为是自己近来压力太大、紧张过度,或者是在某种刺激下才会产生这样一些表现,是自己在“吓唬”自己而不重视。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血压增高,心脏就要更加努力地跳动,就像推拉着沉甸甸的车子上坡一样。要想将同样多的血液挤出去,必须要更加卖力气,心跳也要更快,才完成功能,就会出现一阵心慌、心跳加快或者是心律不齐等症状,其实是心脏的在发出“劳累”的信号。切忌认为短暂的心慌无碍大局!如果长时间内心脏如此“超负荷”运转的话,时间久了会将心脏累坏的。
眼前发花、看东西模糊——别只想着配眼镜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楚了,有点模糊,像蒙了层薄雾;有时候猛地站起来,或者突然一扭头,眼前会突然发黑、发花,过几秒才恢复;活动量稍大点,也容易眼前发花。很多人会想:“是不是近视/老花加深了?”,“姿势不对,起猛了点儿”。真相其实是因为眼睛里有无数细小的血管,血压高了,这些脆弱的血管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高压会让血管受损、变硬,血液也可能变得粘稠容易堵塞,这会导致眼睛里面供血不好,甚至出血,或者血管压力太大渗出液体,这些都会让你看东西模糊、眼前发黑发花。数据显示,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经历过视力问题。危害提示:严重时可能导致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没事也“喘不上气”——别总归咎于“缺乏锻炼”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 没干什么重活,也没剧烈运动,但就是感觉气不够用,呼吸有点费劲,需要深呼吸才舒服点。爬个楼梯、走快点就容易气喘吁吁。很多人会想:“最近缺乏运动,体力变差了”,“可能有点胖了”。其实是跟心脏负荷加重、血管功能异常或并发症有关,长期下去,心脏和肺的负担越来越重,可能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稍微活动就喘得厉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急性气喘发作。
结语
正是因为高血压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许多人因"没感觉不舒服"而忽视监测,或抱有"偶尔偏高没关系"的侥幸心理,这些认知误区往往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事实上,血压升高对血管的损害是持续累积的,等到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器官可能已遭受不可逆损伤。建议35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肥胖者、长期膳食高盐、长期过量饮酒、年龄≧55岁)应每半年监测一次血压,养成记录血压值的习惯。早期发现并配合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意外,还有可能逆转高血压。记住:血压计上的数字比身体的感觉更可靠,主动监测才是对抗"无声的杀手"的关键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