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媛媛  单位:武冈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429

新生命呱呱坠地,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潜在的威胁可能悄然降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细菌一旦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导致休克、脑膜炎等致命并发症。早期诊断、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而实验室诊断技术就像“火眼金睛”,能从细微之处捕捉到感染的信号。

一、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免疫细胞功能不成熟、抗体水平低,极易受到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途径主要是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与成人败血症不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患儿仅表现为吃奶减少、嗜睡、体温不稳定、黄疸加重或退而复现、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二、细菌培养——诊断的“金标准”

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找到致病菌是最直接的证据,细菌培养因此被称为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对于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是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血培养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新生儿血液样本,通常采集2-3ml血液注入专用的培养瓶放入培养仪中持续监测。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细菌数量可能较少,为提高阳性率,采血时应避免污染,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样本,抗生素会抑制细菌生长,会导致培养结果假阴性。如果血培养阳性,能确认败血症诊断,还可利用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指导医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但血培养也有局限性:培养结果需要一定时间,等待结果可能延误治疗。

三、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感染的“信号灯”

细菌侵入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反应,释放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与机体的应激反应产物被称为“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虽然不能直接证明细菌感染,但能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为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1.C反应蛋白(CRP)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极低,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创伤等刺激后,肝脏会在6-8小时内大量合成,并在24-48小时达到高峰。在新生儿败血症中,CRP通常在感染后24小时内升高,感染控制后逐渐下降。CRP≥10mg/L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动态监测更有价值。如果治疗有效,CRP会逐渐降低;若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则提示感染未控制或出现并发症。但需要注意,病毒感染期间CRP通常不升高。

2.降钙素原(PCT)

PCT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炎症标志物。细菌感染期间,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会大量分泌PCT,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时PCT升高不明显。与CRP相比,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出现更早、特异性更高。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PCT可能有生理性升高,48小时后正常参考值通常<0.5ng/ml,而PCT>2ng/ml则高度提示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PCT下降速度比CRP更快。对于早产儿或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新生儿,PCT联合CRP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新生儿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也能辅助判断感染,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计数为(15-20)×10⁹/L,生后6-12小时可达(21-28)×10⁹/L,之后逐渐下降。败血症患儿白细胞计数可能出现异常: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25×10⁹/L),但严重感染时可能因骨髓抑制而降低(<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出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如杆状核细胞)增多(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0.2),这提示骨髓造血系统对感染的应激反应。但白细胞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