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青  单位:南充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65

下肢骨折后,“不敢动”几乎是所有患者的共同状态。无论是车祸导致的胫骨骨折,还是不小心摔倒引发的股骨颈骨折,大家都担心一动就会加重疼痛、影响骨头愈合,于是选择长时间卧床静养。但你知道吗?这种“绝对不动”的做法,反而可能埋下健康隐患,而简单的“踝泵运动”,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

为什么“不敢动”不可取?踝泵运动是“救命稻草”

下肢骨折后,患者下肢活动大幅减少,肌肉收缩能力减弱,会直接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慢。就像河流流速减缓容易淤积泥沙一样,血液流动缓慢时,血小板等物质容易在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堵塞肺部血管,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同时,长期不活动还会导致肌肉萎缩,原本有力的腿部肌肉会逐渐变细、无力,即使骨折愈合,后期也可能出现走路费力、步态异常等问题。

而踝泵运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动作,像“泵”一样推动下肢血液循环。当我们活动脚踝时,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随之收缩、放松,这种肌肉的“泵血”作用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从源头上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肌肉的收缩还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部位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骨折愈合,还能防止肌肉萎缩,让患者在骨折恢复期保持一定的肌肉力量,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踝泵运动如何做?分步骤学,简单易操作

1.准备姿势

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或坐位,保持下肢自然伸展,膝关节伸直,双脚与肩同宽,放松腿部肌肉,专注于脚踝的动作。如果骨折部位有石膏或支具固定,需确保固定牢固,不影响脚踝的活动范围,若活动时感到石膏或支具紧绷,应及时调整。

2.跖屈动作(脚尖向下踩)

缓慢用力将脚尖向下方踩,尽量让脚尖贴近床面或地面,此时能感觉到小腿后侧肌肉被拉紧,保持这个姿势3-5秒,让肌肉充分收缩,然后缓慢放松,恢复到准备姿势,休息2-3秒。做动作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突然用力,防止引发骨折部位疼痛。

3.背伸动作(脚尖向上勾)

接着,缓慢用力将脚尖向上勾,尽量让脚尖朝向自己,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的拉伸,同样保持3-5秒,之后缓慢放松,回到初始位置,休息2-3秒。这个动作要确保脚踝充分伸展,不要因为害怕疼痛而刻意缩短动作幅度,长期小幅度活动会影响运动效果。

4.组合练习与频率

将跖屈和背伸动作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踝泵循环”,即先跖屈3-5秒,放松2-3秒,再背伸3-5秒,放松2-3秒,这样算1组。在骨折早期,建议每天进行5-6次练习,每次完成10-15组。

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避免“好心办坏事”

虽然踝泵运动简单安全,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重视,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恢复:

1.把握运动时机

一般来说,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或石膏固定后的1-2天,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疼痛得到一定控制,就可以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早期开展运动,能更快发挥预防血栓、促进循环的作用。但如果患者骨折部位有严重肿胀、疼痛剧烈,或存在其他并发症,需先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开始运动的时间。

2.控制动作力度和幅度

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动作幅度可以小一些,力度轻一些,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增加。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骨折部位疼痛加剧、麻木、肿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后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检查。

3.特殊人群需调整

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糖尿病、静脉曲张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本身较差,进行踝泵运动时更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可适当延长动作保持时间,同时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紫、发凉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

下肢骨折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敢动”的心态可以理解,但科学的运动才是促进恢复的关键。简单的踝泵运动,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坚持练习,就能为下肢骨折恢复“保驾护航”,帮助患者远离血栓风险,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