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伟武  单位: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2153

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麻醉作为手术的“隐形守护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与手术效果。然而,许多患者对麻醉的认知仅停留在“打一针、睡一觉”的层面,忽视了术前术后的关键细节。一次成功的麻醉,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操作,更依赖患者的充分配合。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恢复三个阶段,解析麻醉全流程的注意事项,助您避开误区,安全度过手术期。

术前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1. 全面告知健康史,不隐瞒任何信息

麻醉医生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因此术前沟通至关重要。患者需主动提供以下信息:

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癫痫等慢性疾病,以及过敏史、手术史、麻醉史;

用药情况: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或中药补品(如人参、丹参);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药物依赖(如麻醉品)等;

当前症状:如发热、咳嗽、月经来潮等可能影响手术的情况。

案例警示:一位患者因未告知正在服用抗凝药,导致术中出血不止,被迫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风险。

2. 严格遵循禁食禁饮指令

麻醉状态下,吞咽反射被抑制,若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可能反流至气管,引发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因此,术前需严格禁食禁饮:

清流质(如水、清汤):术前2小时可少量饮用;

母乳:术前4小时停止;

配方奶/牛奶:术前6小时停止;

固体食物(如米饭、肉类):术前8小时停止。

常见误区:部分患者因紧张或口渴,偷偷喝水或吃口香糖,这可能直接导致手术取消或延期。

3. 调整身心状态,减少焦虑

术前焦虑是普遍现象,但过度紧张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麻醉风险。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深呼吸练习: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5次;

音乐放松:听轻柔的音乐或自然声效;

家属陪伴:与信任的人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避免刺激:术前一天不熬夜、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术中配合:信任与协作是关键

1. 正确理解麻醉方式

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如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例如: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如皮肤肿物切除),患者保持清醒;

全身麻醉:通过静脉药物或吸入气体使患者完全无痛、无意识,适用于大手术。

患者需知:无论哪种麻醉方式,均需严格遵循医生指令,如保持特定体位、避免突然移动等。

2. 术中保持放松,避免无意识动作

全身麻醉后,患者可能因药物作用出现无意识扭动或抓挠,这可能干扰手术操作或损伤自身。护士会通过约束带固定肢体,患者无需抗拒。若术中突然清醒或感到疼痛,需立即通过手势告知医护人员(因气管插管无法说话)。

术后恢复:科学护理促康复

1. 术后监测与疼痛管理

术后24小时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期,需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呼吸情况:是否出现呼吸急促、胸闷;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嗜睡、谵妄(尤其老年人)。

疼痛处理: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但过度忍耐可能影响恢复。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患者需按时服用,避免“疼了再吃”。

2. 预防恶心呕吐与深静脉血栓

恶心呕吐是麻醉的常见副作用,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术后保持头部抬高30度;

避免突然起身;

医生可能开具止吐药(如昂丹司琼)。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或手术创伤可能引发下肢血栓,预防措施包括:

术后尽早活动(如踝泵运动、翻身);

穿弹力袜或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必要时服用抗凝药。

3. 饮食与活动逐步恢复

饮食:术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粥、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活动: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例如,腹部手术后需避免过早用力排便,以防伤口裂开。

结语:麻醉安全,你我共筑

麻醉并非“一针了事”,而是贯穿手术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患者的主动配合与医生的专业操作同样重要。从术前如实告知健康信息、严格禁食,到术中保持信任、术后科学护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手术成败与康复质量。记住:没有小疏忽,只有大风险。愿您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与医疗团队携手,共同跨越手术难关,迎接健康新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