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动作,但对重症哮喘患者而言,每一次呼吸都是与疾病的艰难博弈。全球约3亿人受哮喘困扰,其中重症哮喘患者占比虽小,却承受着最沉重的健康负担。本文将解析重症哮喘的成因、症状、治疗和预防,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什么是重症哮喘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核心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当哮喘症状持续加重,即便使用高剂量吸入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仍无法控制,或频繁急性发作,即被定义为重症哮喘。这类患者常出现慢性咳嗽、喘息、胸闷及呼吸困难,夜间症状尤为突出,严重者甚至无法平卧休息。
重症哮喘的诱因与高危因素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常见诱因。PM2.5等颗粒物可降低气道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诱发炎症反应。
生活方式:吸烟会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肥胖患者因脂肪组织释放炎症因子,增加哮喘控制难度。
共患疾病:约1/3重症哮喘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导致痰液潴留加重气道阻塞。鼻息肉、胃食管反流病等也会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诱发哮喘发作。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会导致受体下调,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部分患者严重支气管痉挛。
识别重症哮喘的警示信号
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出现“三凹征”;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低于90%;嗜睡、烦躁或定向力障碍,提示二氧化碳潴留;肺部哮鸣音突然消失,预示气流严重受限。动脉血气分析是关键检查,重症患者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现代治疗策略
阶梯治疗:根据GINA指南,重症哮喘需采用第4~5级治疗,包括高剂量吸入激素、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三联疗法。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炎症通路的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可减少50%急性发作;抗IL-5单抗(美泊利珠单抗)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80%;抗IL-4/IL-13单抗(度普利尤单抗)改善肺功能速度较传统治疗快3倍。
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射频消融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适用于18岁以上、经药物治疗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机械通气: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可降低气管插管率。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pH>7.2即可)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预防与管理要点
环境控制:使用防螨床品,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避免饲养宠物。
规范用药:坚持每日使用控制药物,急救药物随身携带。定期评估吸入技术,确保药物有效沉积。
肺功能监测:家庭峰流速仪可早期发现气道功能变化,当PEF变异率>20%时需调整治疗方案。
共病管理:积极治疗鼻息肉、胃食管反流病等共患疾病,肥胖患者减重5%~10%可显著改善症状。
心理支持:焦虑抑郁可使哮喘控制率下降30%,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建立疾病管理信心。
破除常见误区
误区1:“哮喘患者不能运动”。正确做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肺功能并增强免疫力。
误区2:“激素治疗会成瘾”。事实:吸入激素局部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小,突然停药反而会导致病情反弹。
误区3:“症状缓解即可停药”。警示:重症哮喘需长期管理,擅自停药可能引发致命性哮喘发作。
结语
面对重症哮喘,科学认知与规范管理是关键。通过环境控制、精准治疗和定期随访,多数患者能够实现症状控制,重获自由呼吸。这需要医患携手,用科学武器打破呼吸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