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传新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 脑病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5-08-29
228

脑梗(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引发的偏瘫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偏瘫的恢复并非依赖单一方法,而是需要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

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脑梗急性期后,患者因肌力下降或完全瘫痪无法自主活动。此时需通过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维持肢体功能。

上肢训练:康复师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旋转及手指抓握训练,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例如,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指做“抓-松”动作,可预防指关节挛缩。

下肢训练:髋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跖屈训练,配合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被动屈伸,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体位管理:卧床时采用“良肢位摆放”,如患侧上肢外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并用枕头支撑,避免肢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重建运动控制能力

当患者肌力恢复至3级(能对抗重力抬离床面)时,需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重点包括:

核心肌群训练:通过“桥式运动”(仰卧位屈膝,臀部抬离床面)增强腰腹力量,为坐立、站立奠定基础。

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从静态坐稳到前后左右摇摆训练,逐步增加难度。

站立平衡:在家人保护下练习单腿站立、闭眼站立,配合使用平衡垫提升本体感觉。

步态矫正:针对脑梗后常见的“画圈步态”,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如“患侧负重-健侧迈步”循环练习,配合使用助行器或平行杠辅助行走。

精细动作训练:通过捡豆子、系鞋带、翻书等任务,恢复手部协调能力。例如,用筷子夹取不同大小的物品,可针对性锻炼手指力量与灵活性。

物理因子治疗辅助改善局部功能

物理治疗通过非侵入性手段促进神经肌肉修复,常用方法包括:

电刺激疗法: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瘫痪肌肉,诱发肌肉收缩,防止废用性萎缩。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与机械效应,改善偏瘫肢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热疗与冷疗: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可放松紧张肌肉,减轻疼痛;冷疗则用于急性期肿胀控制。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穿衣训练:选择宽松衣物,练习单手穿脱技巧。例如,先穿患侧袖子,再穿健侧;脱衣时顺序相反。

进食训练:使用防滑餐具,练习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完成舀取、夹取动作。对于吞咽困难者,需进行“空吞咽训练”或调整食物质地。

如厕训练:安装扶手、使用加高马桶座,练习从坐到站的转移能力。

家务参与:根据患者能力分配简单任务,如擦拭桌面、整理物品,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关键注意事项

个体化方案:根据脑梗部位(如基底节区、脑干)、瘫痪程度(轻/中/重度)制定训练计划。例如,基底节区梗死患者需重点训练上肢精细动作。

循序渐进: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

家庭支持:家属需学习正确辅助技巧,避免“代劳”行为阻碍患者功能恢复。

长期坚持:脑梗后3-6个月是黄金恢复期,但部分功能可通过持续训练在1-2年内逐步改善。

脑梗偏瘫的功能恢复没有捷径,但通过科学训练,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患者需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应给予耐心陪伴,共同努力帮助患者重新站起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