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结直肠癌现阶段新发病例数已经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能够造成严重威胁。但是结直肠癌属于一种能够进行防治的癌症,只要做好筛查预防工作,便可以降低其发病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那么接下来就针对结直肠癌的早筛早防知识做出详细介绍。
哪些人应该进行早筛?
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结直肠癌的风向将会持续增大,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员建议应该从45岁开展开展早筛;2、一些有家族史的人也应该进行早筛,比如父母、兄弟姐妹中出现过结直肠癌患者,其患该病的风险也会升高,对于这类人群,通常应该比家族当中最年轻患者实际发病年龄提前至少10岁就进行筛查;3、遗传性高风险人群,比如林奇综合征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患者,通常发病年龄相对更早,应该从20-30岁便进行定期筛查;4、出现持续便血或者是排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变细、里急后重)、长期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者,应该及时进行筛查;5、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也应该每2年开展1次结肠镜检查活动。
目前常见的早筛方法
结肠镜检查
这是结直肠癌筛查的一个“金标准”。借助结肠镜,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肠道当中的情况,这样便可以清晰看到肠道黏膜是否出病变问题,包括息肉、腺瘤以及癌肿等。除此之外,检查期间,若是发现可疑病变,还能够立即取组织开展病理活检,从而及时明确病变性质。因此建议普通人,应该每5-10年开展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检查间隔。
结肠CT成像
这种方法是借助CT扫描设备来得到结肠的图象,再通过计算机处理便可以直观地看到结肠的形态。由于这种方法对较小的病变通常难以准确发现,同时需要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所以现阶段主要用于哪些不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粪便潜血试验与DNA检测
粪便潜血试验是现阶段比较经济、简便以及无创的早筛方法,可以借助检测粪便中存在的微量血液来准确地发现一些潜在肠道病变问题。这是因为大部分结直肠癌或者是癌前病变,能够造成肠道黏膜出血,并且混入粪便中。所以建议每年应该开展1次粪便潜血试验,若是检查结果呈阳性,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从而明确具体原因。
对于粪便DNA检测方法,能够借助检测粪便当中肿瘤DNA的方式快速发现早期病变问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所以目前并没有广泛普及。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
健康饮食
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实物,包括全谷物、水果以及豆类或者是蔬菜等,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进一步增加粪便体积,这样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当中的停留时间,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另外,应减少红肉(包括牛肉、羊肉以及猪肉)还有各种加工肉类(包括香肠、火腿以及培根等)的摄入,有关研究发现这些肉类可以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每周开展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慢跑以及游泳等,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这些均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出现。此外,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防止肥胖,而肥胖也属于诱发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戒烟限酒
烟草当中存在多种有害物质,可以对肠道黏膜造成较大的损伤。此外,酒精也可以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很容易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这些均会加大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戒烟限酒。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若是患有一些炎症性肠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开展规范化治疗。普通人群若是长期腹泻、便秘或者是便血,也应该及时进行就医,明确病因然后开展针对性治疗。
结直肠癌虽然非常可怕,但只要日常生活中给予高度重视,坚持做到早筛早防,便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建议普通人群达到45岁以上应该定期开展结肠镜等有关检查;高危人员应该更早、更频繁地进行筛查。此外,还应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等,这样才可以让结肠癌真正地实现“无处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