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炎夏,高温天气来袭,热浪滚滚中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属于致命性急症,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下面让我们从症状识别到急救措施,一起学习热射病的急救知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同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
简单来说,人体就像一台有“散热系统”的机器,当外界温度过高、湿度太大时,汗液蒸发困难,热量无法正常散发,体内热量不断堆积,就会引发热射病。
为什么热射病如此危险
体温失控: 高温环境下,身体产热剧增(如剧烈运动)或散热严重受阻(如高湿无风),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灵”,体温飙升。
2. 细胞坏死:极端高温会直接损伤细胞结构(特别是蛋白质变性),就像把鸡蛋煮熟一样。
3. 全身炎症风暴:高温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像一场失控的“风暴”席卷全身。
4. 多器官损害:
大脑:高温直接损伤脑细胞,加上炎症反应,导致意识障碍(谵妄、抽搐、昏迷)。
心脏:需要拼命工作散热,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肾脏:高热和脱水导致肾血流减少,加上肌肉溶解产生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发急性肾衰竭。
肝脏:高温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衰竭。
血液系统: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DIC),导致全身广泛出血。
常见诱因
1. 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如夏季露天作业、密闭高温空间(车内、闷热房间)。
2. 高强度体力活动,如运动员、户外劳动者在高温下持续运动或工作。
3. 年老体弱、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人群,身体调节能力较差,更易患病。
关键警示信号 - 识别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的终极阶段。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
1. 核心体温极高:直肠温度(最准确)通常 >40°C。注意:腋温或额温枪可能低估实际核心温度。
2. 中枢神经系统严重障碍:这是核心标志!
意识模糊、胡言乱语、烦躁不安
抽搐(尤其是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昏迷
3. 其他伴随症状(可能部分出现):
皮肤:早期可能干热发红、大量出汗,后期也可能无汗。
头痛、眩晕
恶心、呕吐
呼吸急促、心跳极快(心动过速)
血压可能升高或降低(休克时)
少尿或无尿(提示肾损伤)
肌肉疼痛、无力(提示横纹肌溶解)
紧急处理措施
热射病进展迅速,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
2. 快速物理降温(核心!):比如冷水浸泡、冰敷关键部位(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强力风扇、脱掉不必要的紧身衣服等,目标是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C以下。
3. 补充水分(谨慎):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若昏迷,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呛咳、窒息。
4. 及时就医:热射病属于急症,降温的同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进一步治疗(如静脉补液、监测器官功能等),切勿拖延。
如何预防热射病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尽量待在室内凉爽处。如需外出,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
2. 注意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3. 保持环境凉爽:使用空调、风扇,开窗通风(湿度不高时)。如无空调,可去商场、图书馆等公共避暑场所。
4. 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主动、足量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定时定量饮水,出汗多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或淡盐水。
5. 穿着适宜:选择宽松、轻薄、浅色、透气的衣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是会死人的急症!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掌握急救知识,就能有效应对。在高温天气里,既要享受夏日的活力,更要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致命高温”远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