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春艳  单位:乐昌市乐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2
455

 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预防接种、常见病诊疗、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社区医院人流量大,容易出现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今天来了解一下社区医院里的“隐形杀手”,并探索预防感染的方法。

1.什么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顾名思义,医院获得性感染就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感染类型包括手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

2. 社区“隐形杀手”藏身何处?

2.1医疗器械

听诊器、输液架等医疗器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各种病人接触,容易留下汗水、皮屑、唾液等,许多病原菌通过这些途径遗留在医疗器械表面,其他病人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后,很可能被感染。以听诊器为例,每天接触不同病人的身体表面。有研究表明,听诊器膜片上细菌检出率高达60%,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血压计等仪器设备在使用后消毒工作不到位,残留的细菌、病毒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等疾病的传播。

2.2手

手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和消毒,很有可能导致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同时病人和家属在候诊时接触的椅子、门把手等公共设施也可能沾染大量的病原体,容易出现接触传播的情况。

2.3空气

许多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人在社区医院就医的过程中,病原菌随着病人的呼吸、飞沫等进入空气中。由于社区医院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病菌容易聚集,其他人员来医院后呼吸到包含病原体的空气后可发生感染。

2.4医疗废弃物

一般情况下,医疗废弃物需要集中处理。但是某些情况下,社区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可能与生活垃圾混合存放,容易被误接触,从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播。此外,医疗废弃物如果在转运或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散落,也有可能导致病原体的扩散。

2.5病人自身就医行为

病人在等候过程中有随手翻看的宣传手册和杂志的习惯,殊不知,这些物品经多人接触,表面携带多种病原菌,也有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此外,就诊过程中不注意佩戴口罩,也容易吸入携带病原体的空气,造成了气溶胶传播。

3.如何预防感染?

3.1注意清洁与消毒

物品、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所以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该使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和消毒,尽量做到“一用一消”,减少病原体的残留。输液架、治疗车等物品表面应每天清洗、消毒1-2次,一旦被污染,应该及时消毒。

3.2注意手卫生和手消毒

社区医院应在诊疗区、候诊区配备相应的洗手设备及消毒用品,并在明显的地方张贴宣传海报,提高病人的防护意识。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有创操作前后都应该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或使用消毒凝胶揉搓双手。病人和家属在接触公共设施后、饭前便后也要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3.3做好通风和室内消毒

社区医院应该定期开窗通风,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还应该每日开展消毒工作,使用消毒剂对门把手、栏杆、桌椅等进行消毒,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应该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3.4做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社区医院应该根据相关要求,将医疗废弃物分类,并放置到相应的容器中。对于感染性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其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物品的散落。清理和处理过程中应该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毕后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手卫生和手消毒。

3.5做好防护工作

建议病人就医时佩戴口罩,尽量少接触社区医院的共用物品,就诊结束后应该及时进行手卫生和手消毒。接触公共物品后不要触摸鼻子、嘴巴、眼睛等部位。

结论:社区医院隐藏着许多感染风险因素,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应该共同参与“隐藏杀手”的防控工作中,降低感染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