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琳  单位:广西民族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246

植皮手术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配合的质量直接决定植皮成活率与康复速度。患者和家属需从多维度协同做好护理,以下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实用要点。

伤口护理:筑牢愈合第一道防线

这是术后护理的核心环节。家属需每日观察植皮区 3-4 次,重点关注皮肤颜色变化:正常植皮区应呈淡粉色,与周围皮肤色差不超过 20%;若出现苍白(提示供血不足)、紫绀(提示静脉回流障碍)或散在瘀斑,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同时监测植皮区温度,可用手背轻触,若明显低于健侧皮肤 2℃以上,可能存在血液循环异常。

敷料管理需格外谨慎:保持外层敷料干燥,排便、进食时可用无菌保鲜膜临时防护;若发现敷料边缘有淡黄色渗液直径超过 1cm,或出现异味,需及时更换。患者应避免植皮侧肢体负重,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更换敷料时,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固定患者体位,避免植皮区受力牵拉。

体位管理:优化血液灌注环境

不同部位植皮需采取特定体位:头皮植皮后应保持仰卧位,避免侧卧压迫;躯干植皮需垫软枕维持舒展状态;手部植皮后需用绷带固定于功能位(腕关节微屈 30°,掌指关节屈曲 60°)。

体位维持时间需严格遵守:术后 48 小时内尽量保持制动,下肢植皮患者每 2 小时可轻微活动踝关节(屈伸 5-10 次),但需避免髋膝关节活动。家属可制作简易体位支架,如用枕头堆叠成斜坡支撑下肢,角度以 30° 为宜,既能促进回流又可避免关节僵硬。

营养支持:定制修复 “原料库”

术后 3 天至 2 周是植皮存活关键期,每日需保证 1.5-2g/kg 体重的蛋白质摄入(如 60kg 患者需 90-120g)。推荐分餐食用:早餐加1个鸡蛋和200ml蛋白粉,午餐增加 100g 清蒸鱼,晚餐搭配 50g 豆腐。

维生素补充需针对性选择:维生素 C(猕猴桃、西兰花)可促进胶原合成,每日摄入量建议 100-200mg;维生素 B 族(瘦肉、坚果)能改善神经修复,可每日补充复合 B 片。需避免易致敏食物,如芒果、海鲜等,以防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疼痛与感染防控:双管齐下保安全

疼痛分级管理更科学:轻度疼痛(VAS 评分 1-3 分)可通过听白噪音、深呼吸训练缓解;中度疼痛(4-6 分)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重度疼痛(7 分以上)需警惕植皮区缺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感染预防要从细节入手:家属接触患者前需用七步洗手法清洁;植皮区周围皮肤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若植皮区靠近口鼻,患者需佩戴医用口罩;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30 分钟(消毒时患者需回避)。

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促功能恢复

术后早期(1-2 周)以被动活动为主:家属协助患者活动未植皮关节,如上肢植皮可活动肘关节,每次 5 分钟,每日 3 次。中期(2-4 周)逐渐增加主动训练:手部植皮患者可握弹力球(从 50g 开始),每次 10 下,每日 2 次。

训练时需遵循 “无痛原则”:若活动时植皮区出现牵拉痛,应立即停止并减少活动幅度。康复后期(1 个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瘢痕药膏,配合轻柔按摩(力度以皮肤不发红为宜)。

心理调适:构建积极康复氛围

家属可制作 “康复日记”,记录植皮区每日变化(附照片对比),直观展现恢复进度。当患者出现焦虑时,可采用 “5-4-3-2-1” 感官着陆法:引导患者说出 5 个看到的物体、4 种听到的声音等,快速平复情绪。

患者可加入植皮康复互助群,通过同伴分享增强信心,但需避免过度对比恢复速度。家属要避免说 “怎么还没好” 等焦虑性语言,多传递 “今天颜色比昨天好” 等积极信息。

护理过程中需牢记 “三个禁忌”:禁止在植皮区使用热水袋热敷(易致烫伤);禁止擅自涂抹偏方药膏(可能引发过敏);禁止过早拆除固定装置(至少维持 7-10 天)。若发现植皮区出现水疱、表皮脱落或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剧痛,需立即就医。

植皮康复是一场漫长的 “持久战”,从术后初期的伤口保护到后期的功能锻炼,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患者和家属的科学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 精准控制敷料湿度、严格避开植皮区受压、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等,这些细节的落实能将植皮成活率提升 30% 以上。每一个护理动作的到位,都是向康复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