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丹  单位:东莞市厚街医院 血透室  发布时间:2025-10-17
149

早上眼皮肿得像泡了水,小便有泡沫半天散不去,可能是肾脏在悄悄“求救”。肾脏是人体“排毒过滤器”,一旦出问题,代谢废物排不出去,会引发大麻烦。今天带大家读懂这些肾脏信号,教你科学应对,守护“肾”健康。

肾脏为啥是“人体过滤器”

肾脏像两个“工厂”,24小时不停工作:一是过滤血液,把废物(如尿素、肌酐)和多余水分变成尿液排出;二是留住蛋白质、红细胞等有用成分,维持血压、电解质稳定。

若肾脏“工作效率下降”,过滤功能会出问题,如蛋白质漏到尿液形成“蛋白尿”(泡沫尿常见原因);多余水分排不出,堆积在组织间隙就会导致水肿。

晨起水肿不是“没睡好”那么简单

晨起眼皮肿、脸肿,可能是“生理性水肿”:前一晚喝水多、熬夜、枕头低,或女性经期前后激素变化,这类水肿活动半小时到1小时会消退,按压无明显凹陷,无需担心。

但肾脏发出的“水肿信号”有这些特点,需警惕。

“水肿位置特殊”:除眼皮、脸部,还蔓延到脚踝、小腿,按压出现“小坑”,松手几秒到十几秒才恢复(凹陷性水肿),活动后也不消退;

“水肿反复出现”:连续好几天晨起都肿,甚至白天不消,严重时伴腹胀、阴囊水肿(男性);

“伴随其他症状”:尿量变少(每天少于400毫升)、尿色变深(如浓茶色),或乏力、没胃口,这些都是肾脏滤水功能下降的表现。

两种情况要警惕

小便有泡沫,可能是“生理性泡沫尿”:排尿快、站得高,尿液冲击水面产生气泡,泡沫大且几十秒内消散,无需紧张。

但肾脏问题导致的“病理性泡沫尿”,有两个明显特征——

“泡沫小而密,难消散”:像啤酒沫一样密密麻麻,静置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不散,这是因为尿液混入蛋白质,改变了表面张力;

“反复出现,伴随异常”:连续几天有泡沫尿,还伴水肿、尿量变化或腰酸、乏力,这多是“蛋白尿”信号,也是慢性肾病常见早期表现。

这样做能帮你及时“救肾”

若发现持续晨起水肿、泡沫尿,或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阳性,做好这几步——

1.先做“3项基础检查”,明确病因

去医院肾内科就诊,做3项关键检查——尿常规:快速筛查蛋白尿、血尿,是判断肾脏受损的基础;肾功能检查:抽血查肌酐、尿素氮,了解肾脏代谢废物能力;肾脏超声:通过B超看肾脏大小、形态,排查结石、囊肿、萎缩等问题。

这些检查能帮医生初步判断是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是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肾损伤。

2.日常做好“4个护肾细节”,减轻肾脏负担

不乱吃药、乱吃保健品:很多药物和保健品需肾脏代谢,滥用可能损伤肾小管,用药前咨询医生;

控制盐和蛋白质摄入:每天盐摄入不超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避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普通人每天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0.8-1克吃(60公斤人每天48-60克),肾病患者遵医嘱调整;

多喝水,别憋尿: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让尿液通畅;憋尿会导致膀胱压力大,可能引发尿液反流损伤肾脏;

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糖尿病是肾病“两大杀手”,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空腹血糖3.9-6.1mmol/L,遵医嘱服药并定期监测。

别踩“3个护肾误区”,避免越护越伤

很多人想护肾却踩了误区,加重肾脏负担,这3点要避开——

误区一:“多喝水能排毒,喝越多越好”

多喝水能帮肾脏排废物,但“过量”会增加滤水压力,尤其肾功能下降者,喝太多排不出,会加重水肿和心衰,每天1500-2000毫升即可。

误区二:“吃‘补肾’食物能治肾病”

枸杞、黑豆、韭菜等“补肾”食物,只能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有蛋白尿的患者过量吃黑豆(高蛋白),反而加重肾脏负担。

误区三:“没有症状就是肾好,不用检查”

肾脏代偿能力强,即使一半以上肾单位受损,早期也可能无症状,出现水肿、泡沫尿时,肾功能可能已下降30%以上。普通人每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查一次,早发现早干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