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明真  单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6

艾滋病作为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患者终身需要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很多人缺乏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认为日常生活中只要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会感染艾滋病,其实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因此,应重视关于艾滋病知识的科普。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此外,对机体内部其他免疫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人体各器官出现病变,增加患者感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这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血液接触传播同样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常见的是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针具、在输血过程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以及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血液接触,均容易导致艾滋病感染;(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在妊娠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上述几种情况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日常生活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并不一定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很多人对艾滋病极为恐惧,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发生接触就会出现病毒传播,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虽然艾滋病患者唾液中存在艾滋病病毒,但是由于病毒含量较少,而且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机能,能够阻止病毒的入侵。所以,简单的握手、拥抱并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或感染。

常见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

(1)正常情况下,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拥抱、触摸、握手、接吻并不会发生艾滋病感染,但是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口腔黏膜损伤或者存在血液渗出,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艾滋病传播。(2)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用相同的杯子或者使用相同的厕所以及乘坐相同的公共汽车,同样不会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因为在没有黏膜损伤的情况下,病毒不会传播。(3)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一起工作生活,或者使用相同的劳动工具,在相同的学校进行学习,同样不会发生艾滋病病毒传播。(4)很多人认为打喷嚏、咳嗽等情况会导致艾滋病病毒发生传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行,健康的皮肤能够有效阻挡病毒的入侵,而且空气中的病毒离体后会迅速失活,因此咳嗽、打喷嚏并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存活的条件: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通常只在血液及体液的活细胞里存活,无法在水、食物或空气中存活,因此病毒一旦离开体液和血液,就会迅速失活。

生活中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相对较浅,因此需要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重视。日常生活中不去非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纹身或者纹眉等操作,对于献血以及输血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如果日常生活需要理发、修脚,需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洁身自爱,科学使用安全套,坚持安全性行为。与此同时,避免和艾滋病感染的患者使用相同的剃须刀、指甲刀等工具。上述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如果发现自身感染艾滋病,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避免患者死亡。

艾滋病现阶段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率高,死亡风险较高。大部分人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因此存在认知误差,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就会发生传播,其实不然。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简单接触,例如握手、拥抱并不会发生病毒感染,大家不要过度担忧,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4
来源:珠海市第三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