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建敏  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深汕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1675

在现代医学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许多重病患者生命的最后防线,是患者与死神搏斗的地方。我们常常关注重症患者能否转危为安,能否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自主权,能否延长生命的长度,重新回到家属身边。我们会因患者战胜病魔而获得喜悦,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患者在经历生死考验后,顺利走出ICU并不总是能完全恢复,部分人可能会经历一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心理反应。这一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也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那么,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如何在重症病房中产生的?患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经历或目睹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许多人在经历创伤后可能出现短期的焦虑或抑郁症状,但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更久。根据研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由于他们可能经历了严重疾病、重大手术、意外事故的打击或受到生命威胁的体验,约有10%至3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症状包括反复回忆创伤经历、噩梦、情绪麻木、失眠,甚至出现谵妄等精神异常状态。许多患者在转出ICU或出院后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对日常生活感到恐惧。

那么,为什么重症病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呢?ICU的环境常常充满了紧张和不安,患者可能经历痛苦的治疗过程、对生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身体功能的严重减弱,以及由镇静药物的应用、ICU环境里的声音及灯光刺激所导致的睡眠剥夺。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此外,重症病房的孤立感也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研究表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会导致大脑的应激反应失调,从而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

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家属需要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首先,心理支持尤为重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或者与其他经历相似情况的人分享感受,这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焦虑。

其次,家人的陪伴不可或缺,患者最亲近的家属应积极陪伴在患者身边,多与患者沟通,倾听其不愉悦的感受,多鼓励其面对新的生活,帮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患者应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支持团体保持联系,以获得及时的情感支持。 

最后,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一环。患者可以通过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锻炼来增强身体和心理的抗压能力。例如,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有效释放压力,使心情愉悦。

此外,冥想、深呼吸和瑜伽等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些方法不仅有利于身心的放松,还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更强的内心韧性。对于家属而言,应理解和支持患者的情绪变化,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被爱的力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康复。

总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经历ICU治疗后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在关注患者身体康复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专业的心理支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的理解与关爱,可以让患者更好地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希望。希望每一位经历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都能在重塑心灵的旅程中找到力量,勇敢前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