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金廖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44

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阻塞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就像血管里悄悄形成的 “血栓塞子”。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会导致肺栓塞(PTE),甚至引起死亡。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疾病正呈现 “高发化、年轻化” 趋势。国家卫健委在《2021-2025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明确指出,“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是核心任务。经研究证实,早期规范预防可使住院患者 VTE 发生率降低 50% 以上,致死率下降 62%,这意味着科学预防能有效扼住 “血栓杀手” 的咽喉。

识别血栓的“高危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2024 版)》推荐的 Caprini 风险评估标准,以下人群需重点警惕:

1.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肿瘤、卧床超过 3 天的患者;

2.术后人群:骨科、妇产科等术后患者,血管壁损伤与活动受限双重因素叠加风险;

3.久坐久卧者:办公室白领、长途旅行者,每静坐 4 小时风险增加 1 倍;

4.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黏稠度高易形成血栓;

5.特殊生理时期:孕期、产后女性,激素变化导致血液高凝;

6.肥胖人群:BMI≥28kg/m² 者,下肢静脉压力大、回流不畅;

7.吸烟者: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栓形成;

8.家族史人群:有血栓疾病家族史或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者。

基础预防“五步法”:护血管秘诀临床实践表明,基础预防是适用范围最广、成本最低、安全性最高的防控手段,尤其适合药物预防有出血风险、机械预防设备不足的患者。

核心运动:踝泵运动 + 股四头肌训练踝泵运动:1.伸屈运动:脚尖最大限度向上勾(保持3~5秒),再向下绷(保持3~5秒)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2.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踝关节360°环绕。伸屈和环绕运动每日3~4次,每次20~30组,亦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

股四头肌训练:绷腿锻炼:仰卧,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10秒后放松10秒为一组;抬腿锻炼:直腿抬高至20cm高度维持5秒后缓慢放下为一组,绷腿和抬腿锻炼每天3-4组,每次20~30组可与踝泵运动搭配进行。

体位管理:抬高下肢促回流卧床时在小腿下方垫软枕,使下肢高于心脏水平 15-30°,避免膝盖过度弯曲压迫血管。久坐时每1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下蹲、踮脚尖等动作。

饮水与饮食:稀释血液护血管每日饮水量保证2000ml以上(心衰、肾衰患者遵医嘱),避免脱水导致血液黏稠。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减少油炸、高糖食物,控制体重。

生活方式:戒烟控糖减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栓形成,戒烟后1年内DVT风险可下降30%。同时控制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避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呼吸锻炼:间接改善循环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或吹气球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

特殊场景应对:住院与居家防护指导住院期间:配合医护做好防护措施1.正确评估: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病史,配合完成风险评分;

2.锻炼及活动: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运动、呼吸功能锻炼,尽早下床活动;

3.关注警示标识:床头有“防血栓”标识时,需加倍注意体位与活动;

4.警惕异常信号: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时立即告知护士。

居家康复:出院后持续防护1.延续训练:出院后1个月内坚持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运动和呼吸功能锻炼。

2.体位与活动:卧床时在小腿下方垫软枕,每2小时翻身。

3.保暖与防护:下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应急处理: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1.单侧下肢突然肿胀,按压小腿后侧有疼痛。

2.皮肤温度升高、颜色发红或青紫。

3.严重时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行走困难。

结语深静脉血栓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控之症”。国家卫健委强调“医防结合”,而个人防护是第一道防线。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普通人群,只要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坚持主动锻炼,就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记住:每一次踝泵运动,都是对血管的“温柔呵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