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红梅  单位:夹江县黄土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13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但危害大,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威胁生命。随着医疗模式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冠心病的管理也逐步从医院延伸到家庭与社区。本文将围绕“冠心病人居家社区护理双结合”进行探讨,分析其现实意义、核心内容及具体实施要点。

冠心病慢病特点与护理需求分析

冠心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且复发率高,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患者需长期服药、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单靠医院阶段治疗难以满足持续管理需求,护理应延伸到日常生活,实现从“治疗”到“管理”的转变。冠心病患者面临四大护理难题:药物依从性差、生活习惯难改、情绪支持不足及缺乏有效监测。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的护理体系,能提供连续、个性化的照护,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复发和再住院风险。

居家护理的核心内容与实践路径

居家护理是在专业护士指导下,由家庭成员或上门护士在患者家中进行的个性化、持续性护理服务。它贴近患者生活,提高护理效果和便利性。护理重点包括日常监测和健康教育,家属可在指导下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体重,记录心绞痛发作,并通过电话或微信与护士沟通,及时掌握病情。护士还会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用药和注意事项,指导正确使用硝酸甘油,避免高风险行为,提升患者自我管理和应急能力。

在居家护理中,饮食干预和情绪管理同样重要。护士可帮助制定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方案,鼓励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绿叶蔬菜等;病情允许时,还可安排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以增强心肺功能。对于因疾病产生焦虑的患者,护士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倾听其情绪,鼓励参与社区交流活动,建立良好的情绪支持系统,必要时协助转介心理咨询服务。

社区护理的支撑作用与服务模式

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专业护理服务,是连接医院与家庭的重要枢纽。其作用不仅在于提供技术支持,更在于保障服务的规范性、可持续性和广覆盖性。

社区护士是这一模式的核心人物。他们不仅承担着健康档案建立、随访、慢病评估等任务,还需协助患者管理用药方案、调整健康行为。通过社区健康讲座、义诊、集体康复活动等形式,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健康氛围。

另外,社区平台还能提供一些医院无法常态化提供的服务,如家庭出诊、护理电话热线、远程心电图监测等。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情况下,社区护理的便捷性尤为重要。

社区还在政策与资源协调方面起到桥梁作用。一方面可以整合养老、残疾人服务、医保等多方面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也可推动居家护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护理的可持续性。

居家+社区“双结合”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将居家护理与社区护理结合,能实现护理服务的连续覆盖和高效衔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社区护士掌握基本健康数据,家庭成员反馈日常变化,双方协作,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病变大。同时,分级护理和居家服务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节约医疗资源。

未来,通过“互联网+护理”平台,借助智能设备和远程系统,护理服务将更便捷高效。患者在家就能上传数据、接受指导、获得个性化提醒。不过,目前仍存在人员不足、标准不一、参与度低等问题,需加快体系建设,推动专业化发展,并加强健康教育。

结语

冠心病护理不再只是医院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居家护理关注患者的日常行为与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则提供专业支持与资源整合,二者相辅相成,构建起闭环式的服务体系。唯有将家庭的温情与社区的专业力量融合,才能使患者病情稳定、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未来护理应聚焦这一“双结合”模式的优化推广,推动慢病管理迈入“智能+人本”新时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