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实多数小儿肺炎可通过日常防护避免,家长只要做好以下4个细节,就能大大降低孩子患病风险。
做好呼吸道防护,阻断感染源头
肺炎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手部接触传播,防护需覆盖“外出-居家-社交”全场景。
外出时,除了雾霾天和流感季避免去密集场所,还需根据孩子年龄调整防护方式:1-3岁幼儿无法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带呼吸阀的儿童防护面罩,搭配防护围巾减少飞沫吸入;3岁以上孩子需选择符合GB/T 32610标准的儿童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口罩潮湿后滋生细菌。若在商场、医院等场所,尽量让孩子远离咳嗽、打喷嚏的人群,排队时保持2米以上距离。
居家防护中,“咳嗽礼仪”和手部清洁需更细致:教孩子用肘部内侧捂口鼻(比纸巾更卫生,避免手部接触病原体),家长需准备儿童专用洗手液(pH值5.5左右,温和不刺激),并设置“洗手提醒”——孩子玩玩具后、饭前便后、从户外回家后,必须用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可唱完一遍《生日快乐》歌)。若家人感冒,除了保持距离,还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1:100稀释)擦拭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此外,幼儿园是肺炎传播的高风险场景,家长需每天早上检查孩子健康状况(无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再送园),并与老师保持沟通,若班级出现3例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暂时让孩子居家观察。
按时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
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手段,家长需牢记关键接种节点。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预防最易引发重症肺炎的13种肺炎球菌,建议婴幼儿在2月龄、4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基础针,12-15月龄接种1剂加强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合2岁以上免疫力较弱的孩子,尤其是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需遵医嘱接种。
此外,流感病毒易诱发肺炎,每年9-10月流感季来临前,建议6月龄以上孩子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形成“流感+肺炎”双重防护。需注意,疫苗接种后并非百分百不会患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和住院概率,家长切勿因“怕麻烦”错过接种时间。
优化家庭环境,减少刺激因素
孩子每天约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舒适的家庭环境对呼吸道健康至关重要。首先要控制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干燥季节用加湿器(每周用白醋清洁1次,避免霉菌滋生),潮湿天气用除湿机,防止空气过干刺激呼吸道黏膜,或过湿滋生细菌。
其次要坚持通风换气,每天早中晚各开窗1次,每次30分钟,即使冬季也需开窗,让新鲜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另外,家长要戒烟,避免孩子吸入二手烟;清洁时尽量用湿擦代替干扫,减少灰尘、螨虫滋生,孩子的玩具、被褥每周用50℃以上温水清洗,定期暴晒,从细节减少呼吸道刺激。
强化营养与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
孩子免疫力强,才能更好抵御病原体侵袭。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每天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维生素(新鲜蔬果)和膳食纤维,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少吃高糖、高油零食,防止影响免疫力。
睡眠方面,3岁以下幼儿每天需睡10-12小时,3-6岁儿童睡9-11小时,规律作息能帮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运动上,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比如散步、跑跳、玩球等,阳光中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防止受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