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婷  单位:辽宁省金秋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病房  发布时间:2025-08-06
2271

胸口像压了块石头,爬楼梯气喘如牛,甚至半夜憋醒——当冠状动脉这条“生命之路”堵塞时,冠心病就找上门了。面对医生给出的三种方案:吃药控制、微创支架或开胸搭桥,许多人陷入选择困境。核心原则只有一条: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病情的方案。

一、药物治疗:心脏健康的“终身守护者”

无论是否手术,药物都是治疗的根基。它们如同血管的日常维保团队:他汀类药物能压制“坏胆固醇”,让血管里的斑块停止生长甚至逆转;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帮心脏“减负”,将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等)防止血栓形成,植入支架后更需“双抗”联用保驾;而硝酸甘油则是急救先锋,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可快速缓解。当血管狭窄较轻(<70%)、症状稳定时,或患者高龄、合并严重疾病无法手术时,药物就是主力军。但需注意的是,即使选择支架或搭桥,也必须终身服药维持疗效。曾有患者支架术后擅自停药,一年内再发心肌梗死,教训深刻。

二、介入治疗(支架):精准的“血管清道夫”

若药物难以控制心绞痛,且造影显示单支或双支血管存在关键性狭窄(≥75%)——尤其是左前降支近端这类“要道”,微创支架便是优选。医生通过手腕针孔送入导管,用球囊撑开堵塞处,再植入金属或可降解支架支撑血管。局麻下操作,创伤小,3天内即可出院。但遇到弥漫性病变、严重钙化或多支多处堵塞,支架可能力不从心——再狭窄风险升高,此时搭桥更稳妥。

三、搭桥手术:复杂病变的“终极通路”

当心脏多条主干道严重堵塞(如三支病变≥90%)、左主干高危狭窄,或病变复杂(弥漫钙化、血管迂曲)时,搭桥便是“生命高架桥”。外科医生取患者自身胸廓内动脉或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堵塞血管远端搭建新通道,彻底绕开“瘫痪路段”。

搭桥对多支复杂病变(尤其糖尿病患)的中远期效果更优,李阿姨的案例很典型:58岁糖尿病史,三支血管弥漫性>90%狭窄,搭桥后胸痛消失,五年未复发。但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恢复期长达1-3个月,对心肺功能差或高龄患者风险较高。

四、科学决策的四把“标尺”

1. 病变位置与范围:堵在哪里?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是单点堵还是“全线飘红”?堵了多少根主要血管?病变长度、钙化程度如何?

2. 心脏功能状态:心肌是否已受损?心脏整体收缩功能(射血分数)是否下降?心功能差的患者更需优先考虑创伤相对可控的方案。

3. 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强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如何?有无发生过心肌梗死?

4. 全身状况:年龄多大?是否合并严重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肺病等)?能否承受开胸大手术?患者个人治疗意愿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需充分沟通。

总之,冠心病治疗的终极目标,不仅在于打通血管,更在于长期守护心脏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配合严格的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随访复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