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叶锋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543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跌倒摔伤是成长过程中的"家常便饭"。然而,当孩子摔倒后出现胳膊疼痛、肿胀时,有的家长往往认为"只是扭伤,休息几天就好了",或者简单地进行冰敷、按摩等处理。这种轻视态度可能延误了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儿童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及时诊治。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60%,多发生在5-8岁的儿童身上。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肘关节的正常发育,还可能造成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影响孩子一生的手臂功能。

为什么儿童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的骨骼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与成人相比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某些特定部位的骨折。肱骨髁上是肱骨远端最薄弱的部位,这里的骨皮质较薄,骨小梁稀疏,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尤其是5-8岁的儿童,此时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骨质相对疏松,而活动能力又已经很强,跌倒时常常本能地用手撑地保护自己。

当孩子跌倒时手掌着地,冲击力会沿着前臂传导至肘部,由于肘关节处于过伸位,巨大的应力集中在肱骨髁上区域,超过了该部位骨骼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骨折。这种外伤机制在临床上被称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占所有肱骨髁上骨折的95%以上。此外,儿童的韧带相对较松弛,在跌倒时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保护关节,也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如何及时识别肱骨髁上骨折

早期识别肱骨髁上骨折的症状,对于及时就医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疼痛与压痛。骨折发生后,孩子会立即出现剧烈的肘部疼痛,尤其是肘关节外侧和后方。即使轻微触碰肘部,孩子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拒绝别人触摸受伤的胳膊。这种疼痛通常持续存在,不会因为休息而明显缓解。

肿胀与畸形。受伤后数小时内,肘部会出现明显肿胀,可能伴有皮下淤血。对于有移位的骨折,肘部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表现为肘关节后方隆起,前臂相对缩短,整个胳膊看起来"不对称"。有些家长可能误认为是"脱臼",但实际上是骨折导致的畸形。

功能障碍。孩子会出现明显的肘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弯曲或伸直胳膊,任何试图活动肘关节的动作都会引起剧烈疼痛。孩子通常会用健侧手托着受伤的胳膊,保持肘关节轻度弯曲的"保护性姿势"。

血管神经症状。这是最需要警惕的症状。由于肱骨髁上区域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骨折可能会压迫或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等结构。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手指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麻木感、能否正常活动手指。如果出现手指发白、发凉、麻木或活动障碍,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需要立即就医。

发生骨折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立即固定与制动。一旦怀疑孩子发生肱骨髁上骨折,首要任务是对受伤部位进行妥善固定。可以用硬纸板、木板等制作简易夹板,将肘关节保持在轻度弯曲位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整个胳膊悬吊在胸前。切记不要试图"复位"或强行活动肘关节,这样可能加重骨折移位,甚至造成血管神经损伤。

及时就医与检查。固定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确诊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对于怀疑有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彩超检查等进一步评估。家长需要详细向医生描述受伤经过、症状变化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和患儿年龄,医生会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特别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钢针内固定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关系。

肱骨髁上骨折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避免。掌握正确的识别方法、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当孩子不幸发生此类外伤时,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心存侥幸。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仅能减轻孩子的痛苦,更能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发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记住,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家长的正确认知和及时行动,就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