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上皮或肺泡上皮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是全球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健康挑战。针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等手术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肺癌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多数在术后的4-7天,个别患者甚至在术后3天便出院回家。但是,肺癌患者术后由于肺功能降低、癌性疼痛、负面情绪等问题仍需进行长期的居家康复和护理。
本文将为肺癌术后患者提供居家康复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继续康复,进而提升生存质量。
一、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多种方式,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肺不张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1.1缩唇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训练是呼吸康复的关键组成部分,具体操作为:患者先用鼻吸气并保持3秒,随后缩紧嘴唇,呈“O型”,以便于控制呼吸流速延长呼气时间,同时双手轻压腹部以协助收腹,呼气时间控制在6秒左右。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或气短等症状,应暂停训练,休息15分钟后继续进行。
1.2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通过膈肌运动增加肺活量,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患者可站立或坐下,双手轻置于胸部和上腹部,用嘴缓慢将气体呼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下凹。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安排专门的培训时段,面对面地向患者传授这些呼吸训练方法,并强调长期坚持训练的重要性,以提高受损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建议患者每日进行不少于3次的呼吸训练,确保训练效果。
二、运动训练
适度的运动和体育活动对肺癌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减轻患者的疲劳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患者体力的逐步恢复,可在2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运动时间,在身体耐受情况下进行运动,并鼓励患者前往空气清新的公园或郊区进行散步、慢跑、快走或太极。运动频率为每天至少一次,运动时长每次20-30分钟。
三、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1饮食护理
良好的营养摄入和饮食习惯对于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肺癌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应综合考虑其病情特点和身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由于患者常出现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建议选择高蛋白、高能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禽肉、鱼类、奶制品、豆类和坚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类食物等。同时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过咸食物或加工食品,少食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此外,患者还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规律进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每天5-6餐为宜。
3.2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首先,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基础,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的生物钟保持稳定,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便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每天至少2-3次。同时,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需要前往,应佩戴好口罩,做好洗手和消毒。
四、心理护理
有研究表明,肺癌术后患者因受生理症状困扰、经济负担重、担心癌症复发、社交活动减少等常存在负性心理状况,引发焦虑、孤独和悲伤情绪,甚至会导致其自暴自弃,放弃继续康复。因此,调节情绪心态保持乐观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来进行心理护理
五、结语
肺癌术后居家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适度的运动锻炼、良好的心理调适以及定期的复查,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要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开启健康的新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