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雪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综合外科二区  发布时间:2025-08-06
1259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口腔溃疡就是“上火”的产物——熬夜、吃辣、压力大,哪一样都能成为“导火索”。于是,喝凉茶、敷西瓜霜、贴维生素片成了常规操作。但你知道吗?有些溃疡看似普通,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甚至和癌症有关。

一、“上火”式溃疡:疼得难受,但能自愈

我们平时说的“上火”型溃疡,其实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溃疡类型。它的典型表现是:嘴里突然冒出1-2个小溃疡,像被针戳了个洞,周围红红的,中间是白色或黄色的溃烂面,吃饭、说话都疼得直咧嘴。但神奇的是,哪怕不刻意治,1-2周也能自己好,只是过段时间可能又在另一个位置冒出来。

这种溃疡的“脾气”很明确:来得急、疼得狠,但去得也快。它的发生和免疫力波动、维生素缺乏、精神压力大等有关系,本质是口腔黏膜的“小伤口”。就像我们的皮肤被指甲划了道印子,虽然疼,但皮肤会自己愈合——口腔溃疡也是黏膜的“自我修复过程”。但问题就出在如果溃疡不像“上火”这样“听话”,反而变得“顽固”,那就要小心了。

二、这些溃疡不“按套路出牌”,可能是癌症在敲门

王大爷的故事很典型。他半年前嘴里长了个溃疡,位置在舌头右侧。刚开始他以为是吃花生硌到了,没当回事,随便抹了点溃疡膏。可一个月过去,溃疡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大,边缘还鼓起来一块,摸起来硬邦邦的。去医院一检查,结果竟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像王大爷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癌症相关的口腔溃疡,和我们熟悉的上火型溃疡有明显区别。记住这几个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第一,溃疡赖着不走,超过2周不愈合。普通溃疡再顽固,1-2周也会“消停”。但癌性溃疡像个“钉子户”,可能拖1-2个月都不愈合,甚至越长越大。王大爷的溃疡就是拖了一个月没好,才被家人硬拉去医院检查的。第二,溃疡“长得很奇怪”。普通溃疡是“小坑”,边缘整齐,周围发红;癌性溃疡则像“火山口”——边缘隆起、凹凸不平,中间是“烂糟糟”的坏死组织,摸起来比周围黏膜硬(像摸到一块老茧)。第三,溃疡“自带麻烦”。除了疼,癌性溃疡可能伴随其他症状:比如溃疡附近的牙齿突然松动(肿瘤侵犯牙槽骨)、舌头活动受限(肿瘤压迫神经)、脖子摸到肿块(淋巴结转移)、甚至嘴里有不明原因的出血(肿瘤血管破裂)。第四,“老位置”反复长溃疡。有人总在同一块地方长溃疡,比如下嘴唇内侧、舌缘。普通溃疡很少“回头”,但如果同一位置反复“中招”,可能是局部黏膜反复受损,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像一块布总被扯破,时间久了可能长出“硬疙瘩”。

三、为什么这些溃疡会变成癌症?和这些习惯有关

口腔癌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长期不良刺激的“累积结果”。就像一块木头长期泡在水里会腐烂,口腔黏膜反复受到伤害,也可能“变质”。最常见的伤害来自吸烟、喝酒、嚼槟榔。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的刺激性物质、槟榔里的槟榔碱,都会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破坏细胞的DNA。其次是牙齿的“慢性伤害”。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就像“口腔里的钉子”,反复摩擦同一部位的黏膜,时间久了可能形成“创伤性溃疡”。如果溃疡长期不愈合,就可能“升级”为癌症。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吃烫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会让口腔黏膜反复充血、破损。虽然偶尔烫伤没问题,但长期“高温攻击”,黏膜的修复能力会下降,增加癌变风险。

四、出现异常溃疡,该怎么办?记住“三早原则”

如果发现嘴里长了溃疡,先别慌张,但也别放任不管。可以对照下面的“自查清单”:溃疡持续超过2周没愈合?→尽快看医生。溃疡边缘隆起、摸起来硬?→别拖,挂口腔科。伴随牙齿松动、脖子肿块?→立刻检查。医生通常会通过“视诊+活检”确诊。如果是普通溃疡,开一些促进愈合的药就能好;如果怀疑癌变,取一点溃疡组织做病理检查,就能明确诊断。

下次再长溃疡,先别急着喝凉茶——先看看它“长得”像不像“上火”,再决定怎么处理。毕竟,健康这事儿,小心一点总没错。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