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科学、细致的照顾是确保血透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这种照顾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血管通路护理
1.日常维护要点
清洁与观察:每日用肥皂水清洁通路部位(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保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或异常搏动,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避免损伤:禁止在通路侧肢体测量血压、抽血或提重物。睡眠时避免压迫通路,穿着宽松衣物。
功能锻炼:内瘘成熟前,每日用手轻柔按摩或握拳运动促进血管扩张;成熟后避免过度负重,保持通畅。
2.透析前后操作规范
透析前准备:确认通路无堵塞,内瘘患者触摸震颤或听诊杂音,导管患者检查敷料是否完好。
透析中监测:每30分钟检查通路是否通畅,内瘘患者避免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患者防止牵拉。
透析后护理:压迫止血10-15分钟(内瘘)或更换无菌敷料(导管),记录穿刺点情况,24小时内避免沾水。
3.并发症预警与处理
血栓形成:若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立即热敷并就医,可能需溶栓治疗。
感染征兆:导管出口红肿、渗液或发热,需抗生素治疗,严重时拔管。
出血:少量渗血可加压包扎,大量出血需立即压迫止血并联系医生。
二、饮食管理
1.蛋白质与热量摄入
优质蛋白:每日1.0-1.2g/kg,以瘦肉、鱼、蛋、奶制品为主,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
热量补充:保证30-35kcal/kg,肥胖者适当减少,消瘦者增加,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馒头)为主,避免高脂食物。
2.电解质控制策略
限钠(3-5g/天):避免腌制品、加工食品,慎用或禁用低钠盐(因其通常含钾较高),高血压患者需更严格。
限钾(<2000mg/天):高钾食物(香蕉、橘子、土豆)需焯水去钾,以避免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同时注意防止过度限制导致低钾血症(可致肌肉无力)。
限磷(<800mg/天):减少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随餐服用,定期监测血磷水平。
3.水分管理技巧
量化饮水:每日饮水量=前日尿量+500ml(包括汤、粥、水果),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控制技巧:使用小杯喝水,含冰块或漱口缓解口渴,避免含糖饮料。
三、药物管理
1.常用药物分类
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短效型(心痛定)应遵医嘱服用,不推荐舌下含服快速降压,缓释型(拜新同)需整片吞服。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透析日慎用,避免低血压,需监测心率。ACEI/ARB:可能引起高钾血症,需定期监测血钾。
促红素与铁剂。促红素(EPO):皮下注射,每周2-3次,目标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20g/L为宜,不应超过130g/L,避免过高(增加血栓风险)。铁剂:静脉铁(蔗糖铁)需在透析中缓慢滴注,口服铁(多糖铁)饭后服用,与钙剂间隔2小时。
降磷药。碳酸司维拉姆:随餐吞服,减少磷吸收,可能引起便秘。碳酸镧:需咀嚼后吞服,避免与牛奶同服。
左卡尼汀。改善能量代谢,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剂量由医生根据体重调整。
2.用药原则与监测
按时按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尤其降压药需每日监测血压。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中药补品,可能影响肾功能或电解质。
定期复查:每月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血生化(钾、磷、钙)、甲状旁腺激素(PTH),调整用药方案。
四、常见并发症及应对
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出现红肿、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血栓:每日按摩通路肢体,避免长时间屈曲,遵医嘱使用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
贫血:定期输注促红素、铁剂,严重时输血,目标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20g/L为宜。
肾性骨病:控制血磷、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监测PTH水平。
五、家庭护理
1.环境管理
居家环境: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尤其透析区域);避免人员密集,减少感染风险。
透析区域:专用空间,配备急救设备(如血压计、止血带)。
2.心理干预
情绪管理:鼓励患者表达焦虑或抑郁情绪,提供疾病教育,增强治疗信心。
专业支持:必要时引入心理咨询,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总结:照顾血透患者需以“血管通路为核心,饮食药物为基石,心理支持为纽带”。患者的主动参与,是延长透析生存期、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