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金秋时节,气候渐凉且干燥加剧,中医将这种季节性特征称为“秋燥”。中医理论认为,肺属金、与秋季相通,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秋燥之邪最易侵袭肺脏,导致肺阴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一旦肺功能失调,便会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不适,严重时还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秋季养生的核心在于养肺,需通过疏导肺经、养阴生津的综合调理,抵御秋燥侵袭,维持肺部健康与身体机能平衡。
饮食调理是秋季养肺的基础,通过摄入滋阴润燥的食物,可直接为肺部补充津液。张智龙教授提出,秋季养肺无需复杂方法,掌握“一粥”“一汤”即可精准契合“养阴生津”需求。“一粥”为银耳百合粥,做法是取干银耳10克(提前用温水泡发并撕成小朵)、干百合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大米淘净后与银耳、百合一同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30分钟至粥稠、银耳出胶质,最后加冰糖调味。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搭配健脾的大米,既能缓解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还能改善秋季失眠、心烦,适合全家食用。“一汤”推荐莲子百合瘦肉汤,材料有莲子20克(去芯去涩)、干百合15克、瘦肉200克、红枣3颗(去核)、生姜2片。制作时,先将瘦肉切块,冷水下锅焯水以去除血沫,再与其他材料一同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中医有“脾为肺之母”的说法,脾胃强健才能更好地为肺部提供滋养,这道汤中莲子健脾、百合润肺、瘦肉补充蛋白质、红枣益气,既能养阴润燥、补益肺气,又能养护脾胃,避免秋燥影响消化。
秋季养肺既要“补”,更要“避”,避免伤肺行为才能让调理效果事半功倍。杨刚指出,秋冬养肺需避开“伤肺四件事”,这些多是日常易忽视的细节。第一件是过度劳累,中医认为“劳则气耗”,肺主气,过度体力或脑力消耗会导致肺气虚弱,降低肺的防御功能,易受秋燥侵袭,出现气短、乏力、咳嗽加重等,因此秋季需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让肺气恢复。第二件是吸烟及接触二手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肺黏膜、损伤肺络,而秋燥本就使肺部脆弱,吸烟会进一步加重损伤,长期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秋季养肺需坚决戒烟,同时避开二手烟环境。第三件是过量食用寒凉饮食,秋季气温下降,冰饮、冰镇水果、生鱼片等寒凉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失健运,影响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出现咳嗽痰多、胸闷,因此秋季饮食宜温,水果宜选择苹果、梨等性平或性温的种类,且避免冰镇。第四件是盲目过度进补,秋季虽适合进补,但大量食用羊肉、辣椒、人参等辛辣温热食物或补品,易助燥伤阴,加重肺燥症状,秋季进补应遵循“滋阴润燥”原则,选银耳、百合等温和滋阴食材,避免盲目“大补”。
调整生活习惯也能助力秋季养肺。金秋空气干燥,室内湿度过低会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将湿度控制在40%-60%,为肺部营造湿润环境。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功能,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能力,但要避免雾霾天或早晚寒冷时段剧烈运动,防止冷空气或污染物刺激肺部。
中医还强调“悲忧伤肺”,秋季万物凋零易让人产生悲伤情绪,会直接损伤肺气,因此需注意调节心情,多参与登高、赏秋、户外野餐等活动,多晒太阳、与亲友交流,以积极情绪保护肺气。
总之,秋季是养肺关键期,秋燥对肺部影响不容忽视。通过“一粥一汤”饮食调理、规避伤肺行为、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方式,可有效疏导肺经气血、养阴生津,缓解秋燥不适。养肺需融入秋季日常细节,长期坚持才能顺应季节变化,维持身体阴阳平衡,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