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保持半卧位,优化呼吸效率
1.角度选择:用2-3个枕头或可调节床架支撑,使患者上半身抬高30-45度(相当于心脏以上位置),减轻膈肌受压,扩大胸腔容积,缓解呼吸费力。
2.辅助工具:膝下可垫软枕,避免身体下滑;腰部用毛巾卷支撑,防止悬空酸痛。
3.夜间调整:若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半卧,可每2小时短暂放平休息10分钟,但需确保头部始终略高于胸部。
定时翻身防压疮,保护皮肤完整性
1.翻身技巧:两人协作时,采用“轴线翻身”(头、颈、躯干保持直线);单人护理时,可用翻身垫或床栏借力,避免拖拽皮肤。
2.重点保护区域:
尾骶部:使用环形减压垫或充气床垫;
脚后跟:悬空放置,避免与床单摩擦;
肩胛骨、手肘:覆盖软棉布或硅胶贴。
皮肤检查:每日用温水清洁后,观察骨突处是否发红、发热或破溃。轻微发红可涂凡士林保护,出现破损需就医。
科学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1.主动咳痰训练:
深吸气→屏气2秒→收腹用力咳嗽,重复3-5次/组,每日4-6组;
无力咳痰时,可用手按压上腹部辅助(避开剑突)。
2.叩背排痰:
手法:五指并拢呈空心掌,腕部放松,从背部下方向上有节律叩击(避开脊柱、肾脏区域),每侧5分钟;
时机: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避免引发呕吐。
湿化气道:痰液黏稠者可每日雾化2次(生理盐水+药物),雾化后及时漱口,防止口腔真菌感染。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血液循环
1.踝泵运动:卧床期间每小时做10次“勾脚尖→绷脚尖→绕踝关节”组合动作,促进血液回流。
2.腿部按摩:从足尖向大腿方向轻柔挤压小腿肌肉(避开伤口),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3.警示信号:单侧腿肿胀、发红、温度升高,或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警惕肺栓塞)。
清洁护理,降低感染风险
1.口腔护理:
意识清醒者用软毛牙刷+含氟牙膏清洁牙齿、舌苔;
昏迷患者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每日3次,预防吸入性肺炎。
2.会阴清洁:女性患者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留置导尿者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
3.床单位管理:床单每日整理,皱褶易导致皮肤压伤;排泄污染后立即更换,保持干燥。
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
1.高蛋白食谱:
鸡蛋羹(1-2个/日)、清蒸鱼(100g)、豆腐(150g);
乳糖不耐受者可选低乳糖营养粉(40-50g/次,温水冲服)。
水分补充:分时段少量饮水(每次50-1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肺负担。
2.禁忌提醒:
牛奶、甜食可能增加痰液黏稠度,痰多时慎用;
腹胀者减少豆类、薯类等产气食物。
病情监测,早发现异常
1.呼吸观察:正常成人静息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若呼吸>30次/分钟或出现“点头样呼吸”“鼻翼扇动”,提示缺氧加重。
2.痰液识别:
铁锈色痰:可能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
黄绿色脓痰:常见于细菌性肺炎;
痰中带血:需警惕结核、肺栓塞等。
血氧监测:家用血氧仪夹手指检测,血氧饱和度<93%或波动较大时及时就医。
心理安抚,缓解焦虑情绪
1.沟通技巧:
用简单语言解释治疗进程(如“炎症正在消退”);
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恶化案例。
2.活动建议:
清醒时听书、广播,分散注意力;
鼓励患者每日完成“小目标”(如自己刷牙、活动脚踝10次),增强掌控感。
环境控制,减少刺激因素
1.通风与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患者转移至其他房间);门把手、床头柜用75%酒精每日擦拭。
2.温湿度管理:空调出风口避免直吹;干燥地区可地面洒水或晾湿毛巾增加湿度。
3.探视禁忌:感冒、腹泻者谢绝探视;鲜花、毛绒玩具易藏匿灰尘、螨虫,不建议放置床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