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洋洋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28
18

在男性健康的诸多问题中,前列腺癌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前列腺癌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部位的恶性肿瘤,作为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全球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谱的第2位和第5位。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癌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男性的生命健康。不过,早期前列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这使得早期筛查对于前列腺癌的防治尤为关键。而其中,筛查年龄的选择则是一个重要问题。

普通人群的筛查年龄

一般来说,对于普通人群,50岁是一个重要的筛查起点。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50 - 59岁年龄段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6% ,60 - 69岁上升到16.4%,70 - 79岁更是高达23.1% 。国外各指南和共识对于前列腺癌筛查起始年龄的推荐虽有差异,但也都围绕50岁左右展开。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及美国泌尿学会(AUA)指南均推荐对55 - 70岁男性进行筛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早期诊断指南推荐开始筛查的年龄为40 - 45岁,终止筛查的年龄为75岁;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则推荐对5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筛查,当预期寿命<15年时终止筛查。

高危人群的筛查年龄

1.  有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遗传因素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42% - 45%。对于年龄>45岁且伴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患病率为3.5%,而无家族史的男性仅为1.45%。因此,这类人群建议尽早开始筛查,一般从45岁开始就应密切关注前列腺健康。若家族中存在多位亲属患前列腺癌,或者有亲属在年轻时就被诊断出前列腺癌,那么筛查年龄甚至可以提前到40岁。

2. 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男性:在男性BRCA2突变携带者中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与非突变携带者相比,有助于在更早期发现预后更差的癌症。所以,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男性,应将前列腺癌筛查年龄相应提前,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此外,2023CSCO指南推荐携带MSH2、PALB2或ATM突变且>40岁的男性也应该进行PSA的早期检测。这些基因突变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提前筛查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筛查的意义与方法

前列腺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通过早期筛查,许多患者能够在癌症还处于局限阶段时就被诊断出来,从而获得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生存几率。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

1. 直肠指检:这是前列腺癌筛查的基础手段。医生戴上手套,涂上润滑剂,通过肛门触摸前列腺,评估其大小、形状、硬度和有无结节等,从而发现异常区域。虽然直肠指检不能直接确诊前列腺癌,但它简单易行,能为后续检查提供重要线索。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低,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通常会升高。通过抽血检测PSA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前列腺疾病。若PSA值持续升高,应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一般来说,PSA值<4ng/ml可计为正常,PSA值在4 - 10ng/ml之间需要引起警惕,若PSA>10ng/ml则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大,需进行深入检查。

3. 影像学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成像技术观察前列腺结构及异常情况;CT扫描可以显示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帮助发现前列腺内的可疑结节或肿块,以及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核磁共振成像(MRI)能提供更为详细的前列腺图像,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和评估肿瘤浸润范围。

4. 前列腺穿刺活检:这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在超声或MRI引导下,医生使用一根细针从前列腺中取出一小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

前列腺癌筛查年龄的选择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至关重要。普通人群从50岁开始筛查,而有家族史、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等高危人群应提前至45岁甚至40岁。通过定期筛查,能够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更好的预后。男性朋友们应重视前列腺健康,按照合适的年龄和方法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守护自己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