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慧萍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184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不同阶段表现差异较大:

1. 急性期(发病后1-7天):起病急,发热与关节痛最典型

高热:患者常突然出现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多为3-5天,少数患者可持续1周以上。

剧烈关节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具特征性的症状,疼痛多为对称性发作,常见于手腕、脚踝、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也可累及手指、脚趾等小关节,疼痛程度剧烈。

其他伴随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头痛,部分人伴有皮疹,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慢性期(发病后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关节痛迁延不愈,影响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关节疼痛会持续存在,进入慢性期。关节疼痛、僵硬仍明显,尤其在晨起或活动后加重。

如何治疗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

退热止痛:若患者体温超过38.5℃或关节痛明显,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增加出血风险);若常规药物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不良反应。

休息与补液: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急性期,过度活动可能加重关节损伤);同时注意补充水分,若出现恶心呕吐导致进食困难,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基孔肯雅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在1-2周内可自行康复,无需过度焦虑,但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如何科学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是核心

由于基孔肯雅热无特效疫苗,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蚊虫传播途径,减少蚊虫叮咬,具体可从个人防护、环境防蚊两方面入手:

1. 个人防护:外出时做好“防蚊装备”

穿长袖衣物:在蚊虫活跃时段(上午8-10点、下午4-6点)外出,尤其是在公园、绿化带、积水较多的区域,应穿长袖衬衫、长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蚊虫对深色衣物更敏感),袖口、裤脚可扎紧或使用松紧带,减少蚊虫接触皮肤的机会。

使用驱蚊剂:暴露在外的皮肤(如面部、颈部、手部)可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IR3535)等成分的驱蚊剂(儿童需选择儿童专用驱蚊剂,浓度不宜过高),驱蚊剂效果可持续2-4小时,需定期补涂;若使用驱蚊喷雾,注意避免喷入眼睛、口腔。

避免蚊虫密集区域:尽量避免前往蚊虫滋生较多的场所,如废旧轮胎堆放处、积水池塘、草丛灌木丛等;若需前往,可携带便携式蚊帐(尤其夜间露营时),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2. 环境防蚊:清除积水,消灭蚊虫滋生地

蚊虫(尤其是伊蚊)的幼虫需在积水中发育,因此清除环境中的积水是防蚊的核心措施:

定期清理积水:每周检查家中及周边环境,及时清除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饮料瓶、下水道口等部位的积水;若无法清除(如鱼缸、水生植物容器),可加入适量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人体无害,可杀死蚊虫幼虫),或每周更换一次水。

做好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家中垃圾,避免垃圾堆积滋生蚊虫;阳台、窗台可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若室内发现蚊虫,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灭蚊剂,尤其有老人、儿童、孕妇的家庭)。

3. 特殊人群防护:

孕妇、老年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抵抗力较弱,需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需做好全面防护措。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的人员,若在返回后14天内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医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同时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以防造成本地传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