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或骨骼受到过度压力引起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属于一种常见状况。
对于骨折的治疗和护理尤为关键,但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而中医对于骨折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中医进行骨折的调理也是极为有效的方法。这里有一份骨折中医调理实操手册,快快收藏起来吧!
中医正骨疗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手法操作来解决骨骼错位、骨折以及相关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从而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和恢复。具体来讲,正骨是以中医经络学和经络观念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其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贯穿于全身的,和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组织、骨骼相连。当人体的经络受到阻塞时,就会出现疼痛、功能障碍以及骨骼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疏通人体经络来缓解这些症状。在中医正骨治疗,“正骨八法”是最为常用的手法技术,主要是指扳法、推法、拉法、捏法、按法、挤法、摆法、打法这八种手法。在实际的正骨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其他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正骨方法,以确保正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正骨治疗一定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不可自行使用或者到不正规的机构治疗,以免二次受伤。
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骨折来说,虽然其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但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既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过程,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感。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肌肉、关节和神经的功能,促使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减轻和避免骨折后遗症。具体来说,针灸方法包括直刺法、点刺法、穴位注射法和穴位贴敷法等。其中直刺法是指将针直接插入相应的穴位,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肘髎等。点刺法是指用针尖轻轻地去刺激穴位,达到缓解疼痛和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足三里、肘髎等。穴位注射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在穴位上注射药物,其可以有效促进愈合以及缓解骨折部位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曲池、肩井等。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药物,来产生相应的穴位刺激作用,有效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曲池等。
中医中药疗法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其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折处的血流量,从而起到加速新陈代谢的效果,促进骨折恢复。同时,中药中还有一些可以刺激骨细胞增殖分化的成分,能够有效促进骨折处的骨组织再生和修复。此外,一些中药还具有抗感染、调理气血、强筋健骨、养护脏腑的作用,都有利于解决骨折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恢复。具体来说,其用法包括三种,分别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以及中药熏洗与熏蒸。内服中药的剂量和剂型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配,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桃仁、牛膝等。外用中药一般能够起到促进患者骨折处的局部血液循环和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常用药物包括当归、蒲公英、红花、秦艽等。中药熏洗与熏蒸都需要将中药煎煮后加入热水,熏洗或者蒸骨折部位,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常见的药物包括川芎、红花、独活、蒲公英等。
中医食疗调理
中医食疗是中医的一种常见的治疗和养生方法。在骨折的中后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食用,来促进骨髓的生长和修复。例如,做一些骨髓汤、炖鸡脚、炖猪蹄等。如果骨折后存在淤血问题,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瘀血,例如红糖、桃仁、花椒、山楂等。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和护理骨折的方法有很多种,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以促进骨折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