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静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47

产后腰痛是困扰60%~80%新手妈妈的“隐形月子病”,很多人认为是“月子没坐好”或单纯腰肌劳损,其实是肌肉功能失衡。康复医学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使女性盆底肌与核心肌群协同失调,这是慢性腰痛的关键诱因。今天,我们邀请康复治疗师详解产后腰痛“肌秘”,教你科学训练重建腰腹支撑系统。

腰痛溯源:被忽视的盆底肌“多米诺效应”

妊娠时,子宫重量增加使腰椎前凸角度增大,腹部肌群弹性下降。同时,盆底肌承受约10 - 15公斤压力,肌纤维会生理性延长甚至微损伤。临床触诊发现,85%产后腰痛患者存在盆底肌肌力减弱和肌纤维不对称激活问题。

更易被忽视的是盆底肌与核心肌群的关系。盆底肌无法有效收缩时,腹横肌激活延迟,导致腹腔内压调节失衡。腰椎周围肌肉过度代偿、长期紧张,引发“无菌性炎症 - 疼痛 - 肌痉挛”恶性循环。这也是单纯按摩腰部无法根治产后腰痛的核心原因。

科学训练:构建“盆底 - 核心”支撑黄金三角

第一阶段:唤醒沉睡的盆底肌(产后 6 周 - 3 个月)

呼吸 - 盆底协同训练: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腹部。吸气 4 秒,肋骨扩张,盆底肌放松;呼气 6 秒,提拉尿道口、阴道口、肛门,肚脐内收。每组 10 次,每日 3 组。避免憋气和过度收紧臀部肌肉,可用手指放会阴部感知强度。

臀桥进阶版:仰卧屈膝,双脚踩床,双臂放体侧。吸气准备,呼气收紧盆底肌,抬髋成直线,保持 3 秒后下放。每次 15 个,分 3 组。该动作激活臀大肌与盆底肌,改善骶髂关节稳定性,适合“假胯宽”妈妈。

第二阶段:重建核心动态稳定(产后 3 - 6 个月)

死虫式核心控制:仰卧屈膝 90 度,双臂伸直向上。吸气腰椎贴床,伸直对侧手臂和腿,保持 2 秒后收回。每侧 8 次一组,交替 3 组。若腰部拱起,可弯曲伸直的腿,感受腹横肌收缩。

四点跪位对角抬高:双手双膝撑地呈跪姿平板支撑。吸气稳定,呼气抬对侧手臂和腿,保持骨盆不旋转,停留 3 秒后放下。每组交替 8 次,每日 2 组。该动作激活多裂肌,改善腰椎稳定性,建议在镜子前练习。

第三阶段:功能性整合训练(产后 6 个月以后)

站姿抗阻旋转:双手持弹力带或毛巾于胸前,手肘微屈。吸气骨盆稳定,呼气向右侧旋转躯干,感受盆底肌收紧,停顿 2 秒后回中。每侧 12 次一组,每日 2 组。模拟日常动作,增强核心肌群动态控制能力。

猫式伸展放松:力量训练后进行。跪姿吸气抬头塌腰,呼气含胸弓背,下巴找胸口,重复 8 次。均匀呼吸,缓解肌筋膜紧张。

避坑指南:产后训练的 5 大禁忌

1.过早进行卷腹、平板支撑:产后 6 周内腹直肌分离常超过 3 指,盲目练卷腹会加重分离,先超声检查评估间距。

2.依赖束腹带代替肌肉训练:束腹带仅提供外部支撑,长期使用会导致核心肌群萎缩,每天使用不应超过 4 小时。

3.忽视呼吸模式纠正:很多妈妈习惯胸式呼吸,导致膈肌功能紊乱,应建立腹式呼吸模式。

4.训练后出现异常症状:若训练后漏尿、盆底疼痛或腰部麻木,立即停止并咨询康复师,可能有盆底肌高张或神经损伤问题。

5.追求快速见效而过度训练:肌肉重建需循序渐进,初期每次训练不应超过 20 分钟,适应后再增加强度。

生活场景:将康复融入日常带娃

抱娃姿势改良:采用“足球抱”或侧卧位哺乳,避免单侧久抱。起身抱孩子时,先屈膝屈髋用腿部力量站起,勿直接弯腰发力。换尿布时可跪床边操作,减小腰部前屈角度。

此外,应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久坐软沙发。每抱娃30分钟,“靠墙站军姿”2分钟,让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脚后跟贴墙,双手自然下垂,以帮助脊柱回到中立位。这些小习惯调整是巩固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

产后腰痛康复如修复震后桥梁,需耐心重建结构连接,通常需要3-6个月的系统训练,从盆底肌细微收缩到核心肌群协同工作。当抱娃散步、弯腰捡物时腰部感到轻松,就说明“盆底-核心”支撑系统已经恢复。身体修复需要时间与科学方法,别纠结“月子没坐好”,从现在起用精准训练打造腰腹支撑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