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就像我们身体的“钢筋骨架”,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能够自由活动。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种疾病正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骨骼,让骨量一点点流失,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就是骨质疏松。
骨量为何会悄悄“溜走”
骨量流失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年龄增长是骨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骨骼也不例外。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量流失的速度会更快。雌激素就像骨骼的“守护者”,它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当雌激素减少时,破骨细胞变得活跃,开始大量破坏骨骼,导致骨量迅速流失。
营养缺乏也会让骨量悄悄“溜走”。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就像建造房子的砖块。如果我们的饮食中钙摄入不足,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借”钙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时间一长,骨骼就会变得疏松。维生素D也很重要,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我们吃了很多含钙的食物,钙也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此外,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素对骨骼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缺乏这些营养素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骨量流失的“帮凶”。长期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变得“懒惰”,骨量也会逐渐减少。就像长期不使用的机器会生锈一样,骨骼也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变得脆弱。吸烟和过度饮酒也会对骨骼造成伤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形成;酒精则会干扰钙的吸收和代谢,加速骨量流失。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骨量。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骨量流失。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会加速骨量的流失。
骨质疏松有哪些“蛛丝马迹”
骨质疏松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悄悄地损害着我们的骨骼。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会发出一些“蛛丝马迹”。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常会感到腰背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逐渐扩散到全身。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只是轻微的酸痛,而有些人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疼痛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弯腰后会加重,休息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乏力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表现。由于骨量流失,骨骼变得脆弱,身体的支撑能力下降,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容易疲劳。即使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也会觉得力不从心。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驼背的情况。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变形,就像被压扁的饼干一样。椎体的高度降低,身高就会变矮;脊柱的前凸增加,就会出现驼背。驼背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压迫心肺等器官,影响心肺功能。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非常脆弱,就像玻璃一样,稍微受到一点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髋部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怎样预防骨量悄悄流失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从小就要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要避免挑食和偏食,保证营养均衡。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坚持适量运动。运动不仅能增强骨骼的强度,还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儿童和青少年要多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坚持长期锻炼。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对骨骼造成伤害,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为了骨骼健康,要尽早戒烟,限制饮酒量。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量流失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骨质疏松就像一个悄悄的“小偷”,会一点点偷走我们的骨量。我们要了解骨质疏松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方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好我们的骨骼,让我们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