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很多患者在接受影像检查的时候,都有种误解,认为价钱越高效果就越好,有的还会主动要求做更贵的检查项目。那么究竟是否越贵越好呢?实际上在影像检查中,除“最适选项”外,并无“最优选项”。X光检查、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都有各自的优点,X光检查可以检查出骨折等情况,CT检查可以检查肺部的情况,而核磁共振检查对软组织的检查更有好处。过多追求高价格的检测项目,不但会增大辐射风险,承担更多的检查成本,而且有可能因为检测方式的错误而导致延误诊断。
一、越贵越好是认知误区
有些人在做健康检查的时候,主动放弃几十元钱的胸片不要,非要选择做几百元的胸部CT,觉得价格高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甚至有些人骨折也不肯按照医生建议照X光,偏要去拍核磁共振。事实上影像诊断费用的不同并不意味着谁好谁坏,而是在于仪器的成本、技术原理及检验复杂性。就拿肢体骨折来说,X光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骨折的位置,而且成本低廉,对人体的伤害也很小,不需要昂贵的CT和核磁共振。相反,如果是对关节软组织有所怀疑,那么选择X光就有很大的漏诊风险,可见选择放射科检查的核心并非是看价格,而是看对症与否。
二、放射科检查各有所长
1.X光检查:基本原理是电磁波穿透身体,按照组织吸收程度生成影像,其优点是检测时间短一般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并且价格便宜,一次数十至上百元,且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应用范围主要有:骨折、骨质增生、肺部初步筛查等。
2.CT检查:先利用X线束完成对人体的断层扫描,并经过电脑运算得到3D图像。优点在于成像质量高,对微小组织的观察都有很好的表现,像是肺部有没有小结节,脑部有没有出血,腹部脏器有没有异常等。但其放射剂量较大,一次需要数百元。
3.MRI检查:通过对体内的氢原子施加磁场或无线电波,产生软组织影像。优点在于对人体内的肌肉、韧带、神经、肝脏等组织都有很好的影像学表现。但其耗时较久,一般需要20-40分钟,且价格昂贵,单次数百到上千元,同时检查时是否能携带如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物需要与医生详细沟通。
4.PET-CT检查:将PET的代谢成像与CT的解剖定位融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反映各器官的功能与构造。其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全身范围的肿瘤转移和神经系统疾病,但其费用高昂,单次检测需要上万元,且受的辐射也最大,只能用于复杂的疾病或者癌症的早期诊断,而不是常规的身体检查。
三、科学选择比越贵越好的认知更重要
第一步:明确核心症状
如果有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应首选X光检查或CT检查。如果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首先选择MRI检查。如跌倒后怀疑有骨折,应立即进行X线检查。把您自己的症状清楚地告诉医生,就能避免盲目选检查带来的误诊问题。
第二步:听从医生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史等因素来做出诊断,打个比方,若是孕妇怀疑肺部有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先做一次没有辐射的超声检查,虽然此检查并非是放射科检查,但是却能够辅助排查。如果是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的话,可能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此时医生会优先推荐普通CT或磁共振,此时千万不能觉得越贵越好,拒绝来自医生的建议。
第三步:考虑个体差异
如果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者是自身有幽闭恐惧症(核磁共振检查是封闭的),一定要和医生说一声,避免选择不合适的项目;如果是儿童接受放射科检查的话,医生会为其选择辐射量更低的设备(如儿童专用X光机),并做好防护,这些细节都需在选择时兼顾。
放射科检查没有“最优选项”,只有“最适选项”,选择时千万不要只知选择最贵的,合适才是最重要,相反的是,在某些时候选择最贵的还会大大增加误诊率。就医时,各位患者朋友们可以多与医生沟通症状、病史,让专业判断为检查之路护航,避免花费不必要的钱,通过科学选择守护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