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芝雄  单位:南部县升钟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1286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胃炎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据统计,我国胃炎发病率高达80%以上,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能受到它的侵袭。胃痛时如针扎般尖锐,胃胀时像揣着个皮球,反酸带来的灼烧感从喉咙蔓延到胸口,嗳气则让腹胀感反复加重…… 这些不适症状不仅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质量,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引发胃出血、胃溃疡,甚至增加萎缩性胃炎的风险。不过,面对胃炎,我们无需恐慌,中西医结合疗法正为患者的“胃”来健康保驾护航。

从医学角度来看,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根据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常由暴饮暴食、酗酒或细菌感染引发,发病急骤,可能伴随呕吐、腹泻;慢性胃炎则多为慢性病程,症状时轻时重,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西医认为,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约占慢性胃炎病因的70%)、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酒精损伤、高盐高脂饮食、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中医则将胃炎归为 “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认为其发病多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外感邪气等有关,强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的功能失调是核心病机。

在治疗方面,西医注重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精准干预。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医生会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 + 质子泵抑制剂 + 铋剂),疗程通常为 10-14天,根除率可达90%左右。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黏膜损伤,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强效抑制胃酸分泌,H₂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则可辅助调节夜间胃酸水平。此外,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中医治疗胃炎则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脾胃虚寒型患者常表现为胃部隐痛、喜温喜按、空腹时症状加重,可选用理中丸温脾散寒,或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肝气犯胃型患者多有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情绪烦躁时症状加剧,逍遥散能疏肝健脾,柴胡疏肝散可理气止痛;饮食停滞型患者会出现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恶心欲呕,保和丸中的山楂、神曲等成分能消食化积。除了内服药,针灸常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艾灸关元穴可温通脾胃阳气,推拿腹部则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能够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急性发作期,西医的抑酸、止痛药物可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则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比如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服用健脾养胃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能修复胃黏膜屏障,配合穴位贴敷增强脾胃功能,使复发率降低40%以上。临床数据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患者,症状缓解速度比单纯西医治疗快2-3天,半年内复发率降低约35%。

当然,胃炎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日常的养护同样重要。饮食上需遵循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原则,早餐可选择小米粥搭配蒸蛋羹,午餐以杂粮饭配清蒸鱼为宜,晚餐不妨试试山药莲子粥。需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浓茶,减少腌制食品和油炸食物的摄入。情绪管理也至关重要,长期焦虑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可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调节心态。每天30分钟的快走、八段锦等运动,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消化液分泌。

总之,胃炎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胃炎的病因与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同时坚持科学的日常养护,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让我们的 “胃” 始终保持健康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