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肺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其免疫力下降、咳嗽反射减弱、支气管黏膜纤毛清除能力降低以及器官功能退化,一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难度便显著增加。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在肺部感染死亡者中占比过半,肺部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科学合理的肺功能锻炼已被证实能够改善呼吸困难,提升体能,预防并发症,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将系统介绍适合老年人的肺功能锻炼方式,为您提供一份实用、安全、有效的健康呼吸指导方案。
一、科学呼吸锻炼的多重益处
研究证实,科学合理的肺功能锻炼不仅能提高肺通气和换气能力,还可增强呼吸肌力量,缓解呼吸困难,提升体力,减少并发症风险。特别是在慢阻肺、肺炎等疾病的康复中,呼吸锻炼能有效:
1.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2.减轻慢性呼吸症状;
3.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4.改善生活质量。
二、老年常用肺功能锻炼方法详解
肺功能锻炼,亦称肺康复训练或呼吸功能锻炼,涵盖多种方法。本文选取适合多数老年患者日常操作的五种常用方法:
1.缩唇呼吸: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有效减轻气短症状,,步骤如下:
(1)放松肩部和腹部肌肉,采用坐位或半卧位;
(2)用鼻缓慢吸气1–3秒;
(3)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吐气4–6秒,形成“吸气1∶吐气2~3”的节奏;
(4)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1–2次。
2.腹式呼吸:利用膈肌运动提升呼吸效率,步骤如下:
(1)仰卧或坐姿,全身放松,一手放腹感受起伏;
(2)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3)吸气与呼气各持续3–5秒,每次2–3分钟,逐步延长至5–10分钟,每天1–2次。
(4)提醒:重度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担较重,应在专业评估后谨慎使用该法。
3.有效咳嗽训练:促进痰液排出,降低感染风险,步骤如下:
(1)深呼吸2次,第三次深吸后屏息1–2秒;
(2)张口用力咳嗽(非喉部“清嗓子”);
(3)每天练习2组,每组8–10次。
4.吹气球训练:增强肺活量与呼吸肌耐力,步骤如下:
(1)用鼻吸气后缓慢吹气球;
(2)每次练习5–10分钟,初期可短时多次,避免疲劳;
(3)每天1–2次。
5.翻身拍背:适合长期卧床、有痰排出困难的患者,步骤如下:
(1)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家属手弯空掌轻拍背部;
(2)拍打从外向内、下至上,频率约每秒3次;
(3)每次3–5分钟,每2–4小时进行1次。
三、锻炼需注意的五个要点
1.循序渐进:从轻强度、短时间起步,避免过度呼吸或疲劳。
2.选择适宜时间和环境:空气质量好、气温适宜的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最佳。
3.结合个人病情:COPD急性期、严重心肺病患者务必先咨询医生。
4.保持呼吸节奏:避免屏气、憋气或用力过猛,保持自然平稳。
5.长期坚持:肺功能锻炼非一日之功,建议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习惯。
四、科学指导与个体化锻炼
肺功能锻炼虽方法简便,但应根据个体情况科学制定方案,循序渐进、安全可控。
1.根据病情制定方案
慢阻肺、肺炎恢复期、长期卧床等患者,宜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方式。对重度COPD患者,若静息状态下已明显气促,建议暂缓腹式呼吸等强度较高的方法。
2.合理安排训练节奏
初期以短时多次(每次2–3分钟)为宜,逐步延长至5–10分钟、每天2次,避免疲劳或过度换气引发不适。
3.重视心理与情绪支持
呼吸不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尤其是独居或慢病患者,家属与照护人员应给予鼓励和陪伴。
4.长期坚持、效果更显著
肺康复应贯穿慢阻肺全病程,覆盖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在不同阶段进行适当调整,是提高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键。
五、与呼吸同行,为健康加分
呼吸,看似平凡,却是每个人每日上万次的生命节律。对老年人来说,一次顺畅的呼吸背后,是肺与肌肉、神经与心理的协调合作。
愿每一位长者,都能从今天开始,为呼吸健康动一动、练一练,收获顺畅的每一口气,迈出健康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