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彬  单位:重庆合川花滩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4092

提到麻醉医生,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手术前打一针,让患者睡着的画面。但实际上,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整个过程,对保障手术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麻醉医生是如何全方位守护患者手术安全的。

术前评估

1.全面问诊

麻醉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像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病,之前做过哪些手术,对哪些药物、食物过敏,以及家族中有没有特殊疾病史。

2.细致检查

麻醉医生会着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检查呼吸道时,会观察患者的张口度、颈部活动度,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这对全身麻醉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因为顺利插管才能保证患者术中呼吸顺畅。测量血压、心率,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血管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3.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患者术前的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 X 光、心电图等,都是麻醉医生制定麻醉方案的重要依据。血常规能反映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让医生知道患者出血后凝血是否正常,避免术中出现异常出血难以止住的情况;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因为麻醉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肝肾等器官代谢,如果器官功能不好,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术中守护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就如同一个个重要的 “信号灯”,反映着患者的生命状态。麻醉医生会借助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持续、精准地监测这些数据。一旦发现数据有异常波动,哪怕只是细微变化,也会立即引起警觉,因为这可能预示着患者出现了问题。

2.精准调控麻醉深度

以全身麻醉为例,既要保证患者在手术中没有意识、感觉不到疼痛,又不能让麻醉药物剂量过大,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造成严重抑制。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进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手术刚开始,切皮等操作刺激较大,可能需要适当加深麻醉;随着手术推进,刺激减小,就可以适当减浅麻醉,以利于患者术后更快苏醒。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个体差异,比如老年人、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与成年人不同,肥胖患者和消瘦患者的药物剂量也需要精准调整。

3.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手术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这就考验麻醉医生的应变能力了。比如,在一些复杂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导致患者血压急剧下降。此时,麻醉医生要迅速判断出血量,一边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通过输血、输液等方式维持循环稳定,一边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同时还要根据出血量调整麻醉药物剂量,防止因血压过低影响麻醉效果。

术后苏醒

1.恢复室密切观察

全身麻醉后的患者,会先被送到麻醉恢复室(PACU)。在这里,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平稳苏醒。因为在苏醒初期,患者的呼吸、循环等功能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存在一定风险。

2.有效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很多患者面临的困扰,不仅让患者难受,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恢复。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手术类型、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镇痛方案。常见的镇痛方式有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患者自控镇痛(PCA)等。

3.及时处理不适症状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麻醉医生会密切关注这些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麻醉医生还要观察患者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指导。

从手术前的全面评估,到手术中的精准守护,再到手术后的悉心照料,麻醉医生始终在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他们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患者,让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