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振光  单位:龙川县丰稔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7373

随着盛夏时节的到来,气温持续攀升,蚊虫活动也进入高峰期,因蚊虫叮咬而就医的患者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群在被蚊虫叮咬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这一危及生命的急症。面对这种情况,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蚊虫叮咬后为何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蚊虫叮咬时,其唾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发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高危人群包括过敏体质者、儿童、老年人及有哮喘、荨麻疹病史者。若叮咬后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警惕过敏性休克:1)全身症状:皮肤大面积红疹、瘙痒、面色苍白或发绀;2)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喉头肿胀、声音嘶哑;3)循环系统症状:头晕、冷汗、心跳加速、血压骤降;4)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甚至心跳骤停。

过敏性休克紧急救护四步法

1.立即脱离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再次叮咬。让患者平躺,双腿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若患者呕吐或口腔有分泌物,将其头部侧转,防止窒息。

2.紧急用药(关键措施)

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若患者随身携带(如EpiPen),立即按说明注射至大腿外侧。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急救药物,可迅速收缩血管、缓解喉头水肿。抗过敏药物辅助:若无肾上腺素,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但效果远弱于肾上腺素,不可替代注射。

3.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呼吸、心跳、意识状态。若患者无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按压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若未受过培训,可仅持续按压)。

4.尽快送医,途中持续急救

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患者症状及已采取的措施;送医途中保持患者平躺,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若症状恶化需再次注射肾上腺素(需专业人员操作)。

蚊虫叮咬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1.物理防护

穿着: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更不易吸引蚊虫。

环境: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或蚊香(避免明火蚊香靠近易燃物)。

时间:避免在黄昏、黎明等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2.化学防护

驱蚊剂:选择含DEET(避蚊胺)、派卡瑞丁或柠檬桉油的驱蚊液,按说明涂抹于暴露皮肤(避免接触眼睛、口鼻)。

儿童注意: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驱蚊剂,可通过蚊帐防护;3岁以上儿童使用低浓度产品。

3.叮咬后处理

清洁: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降低感染风险。

止痒:冷敷(冰块包裹毛巾)或涂抹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

禁忌: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若叮咬处出现红肿、流脓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公众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驱蚊剂对儿童有害,不能使用。”

真相:规范使用驱蚊剂是安全的,但需注意年龄和浓度限制:1)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化学驱蚊剂,可通过蚊帐、长袖衣物防护;2)3岁以上儿童:选择含10%-30% DEET(避蚊胺)或20%派卡瑞丁的产品,避免接触眼睛和口鼻;3)孕妇/哺乳期:优先选择含柠檬桉油(OLE)或IR3535的驱蚊剂(需避开破溃皮肤)。

错误用法风险:将驱蚊剂直接大量喷洒于皮肤而非衣物,可能增加皮肤刺激风险;与防晒霜不当混用(防晒霜需频繁补涂,可能导致驱蚊剂过量使用)。

误区2:“过敏性休克患者苏醒后,就不需要送医了。”

真相:肾上腺素的作用仅持续15-20分钟,患者可能再次出现“二次休克”(双相反应),需持续观察至少4-6小时。因此,即使患者症状缓解,也必须送医观察,并接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后续治疗,同时记录叮咬时间、部位及症状,供医生参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