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因其舒适、高效的特点,成为筛查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人认为检查结束就万事大吉,却因忽视后续注意事项,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甚至引发并发症。做完无痛胃肠镜后,这5件事千万别做错,它们直接关系到身体的恢复进程。
过早进食:警惕呛咳与胃肠道负担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接受麻醉药物注射,这些药物会暂时抑制咽喉部的吞咽反射和胃肠道蠕动。通常情况下,检查结束后2小时内禁止进食、饮水。这是因为此时咽喉部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若过早进食,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引发呛咳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
2小时后,可先尝试少量饮水。若没有呛咳等异常反应,可进一步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藕粉等。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防止引起腹胀。检查后的1-2天内,都应以软烂、温热的食物为主,像软面条、蒸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给胃肠道足够的时间恢复正常功能。若检查中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操作,进食时间需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适当延长,防止创面出血或感染。
剧烈运动:避免影响身体恢复
无痛胃肠镜检查后,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尤其是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的患者,胃肠道存在创面。此时若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健身操等,不仅会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身体恢复,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内的创面出血,引发腹痛、便血等严重后果。
检查后的当天,应尽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从麻醉和检查的刺激中恢复过来。第二天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慢走、散步等,但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术后1-2周内都应避免剧烈运动,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强度。
忽视不适症状:延误病情诊治
无痛胃肠镜检查后,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如咽部不适、腹痛、腹胀等,这些大多是正常现象,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持续且剧烈的腹痛,疼痛程度无法忍受;出现大量便血或黑便;发热体温超过38℃;恶心、呕吐频繁且无法缓解等。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胃肠道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穿孔、出血、感染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检查后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尽快前往医院,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以便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自行驾车或高空作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无痛胃肠镜检查所使用的麻醉药物,虽然代谢较快,但在检查后的数小时内,药物仍可能在体内残留,影响患者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此时自行驾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能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进行高空作业,如登高维修、建筑施工等,也容易因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坠落等危险。
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检查结束后当天,切勿自行驾车,也不要从事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建议由家属陪同回家,休息充足后,待身体状态完全恢复,再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不按医嘱服药或复查:影响疾病诊断与治疗
如果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开具了相关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觉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例如,治疗胃溃疡的药物需要按疗程服用,中途停药会影响溃疡的愈合,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此外,复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判断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有些患者认为检查过程麻烦,或者觉得自己已经康复,就不按时复查,可能会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务必重视复查,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进行复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